新华网专稿:美国一家主流媒体就此撰文说:“诚实未必能造就优秀的总统。公众应该遵循的判断标准是,总统说谎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美国《大西洋月刊》1-2月号刊发一篇署名文章,题为《谎言及后果》,内容如下: 1月22日,美国总统布什休假后返抵白宫。
《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当天联合发布的一项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布什的民众支持率降至其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新华社/路透总统在说谎
上世纪40年代,时任美国参议员的欧文·布鲁斯特有一次问他的朋友杜鲁门:“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个怎样的人?”当时已获得民主党副总统提名的杜鲁门做出了简洁的回答:“他说谎。”
当时,总统最大的谎言就是隐瞒了自己的健康状况。罗斯福的医生都知道,常常出入白宫的人也注意到,他的健康在迅速恶化。盟国正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这位总司令每天却最多只能工作4个小时甚至一两个小时。然而,公众的印象迥然不同:他们以为总统仍然精悍强壮,一边准备摧毁希特勒和日本帝国,一边准备进入第四个任期。
杜鲁门讲述的情况全然不同。他向助手哈里·沃恩吐露:“我没想到他已经衰弱到了如此地步。”丘吉尔在一年前亲眼看到罗斯福病入膏肓的样子,但他没有对美国政府的欺瞒手段提出任何异议———罗斯福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丘吉尔在同年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对斯大林说:“战时的真相太宝贵了,必须要用谎言来加以保护。”
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教授肖恩·威伦茨说:“丘吉尔的做法在战争当中没什么不寻常。我们在这种时候必须保守秘密。总统说谎的原因很多。尼克松说谎是为了保住总统职位。罗斯福在《租借法案》等问题上误导公众,为的是推行一项旨在拯救世界的政策。诚实未必能造就优秀的总统。公众应该遵循的判断标准是,(总统)说谎是为了国家利益还是个人利益。”
威伦茨对这个问题的兴趣并非完全出于学术研究。1998年12月,他对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慷慨陈词,抨击弹劾克林顿总统时援引的条款,其中最严重的一条是在宣誓后说谎。威伦茨认为,克林顿的违法行为的根源是个人(而不是职务)行为,而制宪元勋们制定弹劾条款并不是为了惩戒个人行为。他告知国会:“作为历史学家,我确信弹劾克林顿总统将对这些制度和法治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比克林顿总统受控罪名造成的危害严重得多。”
布什总统在第二个任期内也面临着诚信危机。布什也许没有前任那样的粗鄙偏好,但他也无法提出同样的借口———保护自己的私生活。布什的过失不是在个人生活的问题上闪烁其辞,而是对民主国家面对的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决定(也就是将国家带入战争的决定)支支吾吾。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大多数美国人怀疑总统下令出兵伊拉克的理由并非他公开阐述的理由。盖洛普民意调查所2005年4月开展的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布什在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故意欺骗美国公众”。在美国广播公司和《华盛顿邮报》2006年5月展开的调查中,46%的被调查者说,他们认为在为伊拉克战争辩解的过程中,布什政府发表了“自以为真实的言论”,52%的答问者说,政府“蓄意误导美国公众”。
布什的拥戴者则指责说,这种误解是媒体造成的。直截了当地说,后世子孙在评论布什的功过时,参照的不是他是否说了实话,而是他是否知道真相何在。
总统为何说谎 是无意间说谎还是蓄意说谎?应该怎样看待无视现实的总统?无视现实是否等同于说谎?如果不说谎,总统是否能有效行使权力?或者说,他们有时是否非说谎不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在什么时候?公众怎么知道总统是否在滥用这种特权?
第一个问题也许最容易回答:总统说谎,因为他们也是人。
亚拉巴马大学教授查尔斯·福特说:“所有人都会说谎。这是人的天性。不过,有些人会情不自禁地说谎,而且经常是在说实话更有好处的情况下说谎。”
西方文明从一开始就劝诫人们不要说谎,第一位总统传记作家梅森·洛克·威姆斯开创了崇拜诚实总统的风气,借助的是那个著名但无法证实的樱桃树的故事。尽管这是一种历史修正主义,但从那以后,美国学童在成长过程中参照的标准就是这位早在6岁时就不说谎(也不会说谎)的总统。据说在伊利诺伊州当店员时,林肯曾步行数英里归还找给顾客的几分钱。他的绰号“诚实的阿贝”得自他担任总统之前。马克·吐温不动声色地说,美国人对总统的要求过高,没有几个活人能达到。他说:“我可不像华盛顿。我的标准高得多。华盛顿不会说谎。我会说,但我不愿说。”
总统支吾搪塞的原因与其他人一样:病态、礼貌、家长作风、权益、有时甚至是为了实现崇高的目标。总统还肩负着我们大多数人不必承担的责任,比如维护国家安全。高超的治国才能必须包含“投谈话对象所好”的艺术。
总统通常不会因为无伤大雅的小谎(比如自我吹嘘)而陷入麻烦。1840年,亨利·哈里森在竞选中说自己是出生在农舍里的乡下孩子。事实上,他出身显赫,父亲是《独立宣言》的签署人之一,曾在弗吉尼亚州担任三届州长。哈里森本人则博览群书,过着优裕的生活。
为了在拉拢显贵的同时争取普通民众,肯尼迪总统也采取了这种做法。他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他一分钟能看1200个单词(这是他凭空杜撰的);克林顿说他“在很年幼的时候”就听说过艾奥瓦州党代表大会(这些会议是他上研究生院时才开始召开的);里根告诉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他在二战期间曾拍摄解放纳粹死亡营的场面(里根其实从未在欧洲服过役);克林顿在接受《得梅因纪事报》采访时说,他是唯一一位在就任之前就深谙农业的总统(他漏掉了像华盛顿、杰斐逊、杜鲁门和卡特这样不折不扣的农场主)。
头号说谎者 小布什是怎样从说真话的人变成了头号说谎者?他如今成了众人的笑柄。直言不讳的自由派挖苦他:戴维·科恩的《乔治·W·布什的谎言》和阿尔·弗兰肯的《谎言和说谎的谎言制造者》,尤金·亚雷茨基的《我们为何作战》和迈克尔·穆尔的《华氏9·11》,还有无数网站。越来越多充满敌意的主流媒体也开始讽刺他,包括全国性的大报和《纽约人》杂志。
有人批评布什没有对美国人民讲真话。这种说法令他身边的人感到疑惑。曾经负责为布什撰写演讲稿的迈克尔·格尔森说,布什“总是忍不住要说真话”。白宫战略策划室主任彼得·魏纳说,关于布什在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说谎”的说法实在荒谬,指责他说谎的人大错特错。
然而,布什有着如下说谎记录:
布什在2006年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伊拉克和阿富汗是推广自由的范例。他宣称全球民主国家的数量已经从1945年的20多个增加到目前的122个,但他没有提到,提供这些统计数字的机构并没有把伊拉克和阿富汗列为民主国家。
总统说,在过去的两年半里,美国制造了460万个新就业机会。不过,他没有提到,在他执政的最初两年半时间里,美国丧失了260万个就业机会。2003年3月,布什坚称在他为出兵伊拉克而牵头组建的联军中,参与国家的数量多于他父亲1991年组建的同盟。托马斯·里克斯在《大败局》一书中揭穿了他的谎言。里克斯指出,布什的大多数伙伴国(除了英国)都有些不情愿。波兰人参加了战斗,但为此心怀不满。意大利人不肯派军车参加巡逻。日本人根本不肯巡逻,甚至不愿守卫自己的营地,为他们担任守卫的是丹麦士兵。
伊拉克的流亡人士艾哈迈德·沙拉比不遗余力地鼓动美国出兵伊拉克,但美国军方领导人对他已无好感。2004年6月,当被问及沙拉比的情况时,布什表现得好像根本没听说过这个名字。布什说:“沙拉比?我和他简短交谈过几次。我想我在发表国情咨文的时候与他见过面,他站在围绳的另一侧,当时可能与一批领导人在一起。我没有与他详谈过。”不过,布什2004年发表国情咨文时,沙拉比并未站在围绳的另一侧。白宫把他列为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的“特邀来宾”。他就坐在劳拉身后。
民主党在2006年的中期选举中获胜后,布什宣称“民主党人会像共和党人一样支持我们的军队”,民主党议长南希·佩洛西和哈里·里德“像我一样关心美国的安全”。这些言论与他数天前在竞选中的谈吐迥然不同。他当时说,在伊拉克问题上,如果民主党人的想法占了上风,“恐怖分子将会胜利,美国则会失败”。布什11月8日在白宫表示,竞选时的言论不能当真。但是,情况也许恰恰相反——布什在得克萨斯州说了真心话,在白宫则言不由衷。
布什在同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承认,他前一周在白宫接受三位记者采访时,对方曾询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是否会留任,他在回答时说了谎。他当时说拉姆斯菲尔德将会留任。如今,他却说了实话:早在选举之前,他就决定解除拉姆斯菲尔德的职务。
总统很少在重大军事行动当中说实话。例如,二战期间,政府故意大肆宣传假消息,以掩盖诺曼底登陆的细节。外界也很少质疑总统在此类情况下说谎的权利。不过,人们现在已经逐渐开始提出疑问。自由派记者埃里克·奥尔特曼在《如果总统说谎》一书中指出,尽管总统在战时说谎可以不受追究,而且他们在战时也许感到最有必要说谎,但美国近年的历史显示,这往往也是说谎的代价最为高昂的时期。
(责任编辑: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