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塘社附近古墓群清理工作昨开始,一明代古墓外形颇有得考究
早报讯水穷墓现!蔡塘社附近一个湖因为放水,让一批湮没在水下达数十载的古墓重见天日。昨天上午,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开始对这些古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 |
本次发现的墓葬估计约有三四十座。古墓多为明清时代墓葬,也有民国时期的。周围居民无人知道这批古墓的来历,民间也没相关传说。
昨天上午,考古人员最先清理的是一处明代墓葬。该墓葬一块形如屏风的墓碑(如图),有三米多宽,上面雕刻有云纹。考古人员称这是很具明代特色的墓碑,而碑上隐约可见的“万历伍年”等字样也证实了考古人员的说法。墓碑上出现了三个人的名字,正中刻着“黄氏”二字,“黄氏”两字正下方则刻着“潘公”、“洪氏”两个称谓,然后最下方又写着一个“墓”字。考古人员据此推测,这应该是一个三人合葬墓,由文字排列方式也可初步推测三人之间有一定的辈分关系。考古人员说:“以前未见过这种情况。”
墓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根竖立在滩涂上的石柱。这两根石柱柱头形如毛笔,高七八米,上面各刻有文字,由于部分文字被泥土遮住,考古人员说应该是对联。据初步判断,这是古代立于墓前的“望柱”,也有考古人员称之为墓表,是大家熟悉的华表的前身。这两根望柱高度在厦门以往出土墓葬中比较罕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研究员郑东介绍说,墓前立有望柱的墓主一般身份比较高,或者祖上身份比较显赫。
昨天,考古人员在测量后还意外发现,根据勘探后拟定的墓室位置,与前方两根石制望柱正好形成一个正三角形图案,三角形边长约有30米。这种等距离是否具有风水等方面的意义,尚待专家考究。
昨日,考古人员主要进行墓穴的勘测和墓葬外围的清理工作,正式发掘工作将在今日继续进行。(林泽贵/文丰晓飞/图)
总工会旧址昨免费开放
早报讯昨日是厦门总工会成立80周年纪念日。上午,修缮一新的厦门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重新开馆,免费向广大市民群众开放,厦门80年的工运历史在这里以浓缩版的方式呈现给市民群众。
厦门总工会旧址位于厦门市大同路土堆巷,同时也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和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厦门革命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周长锋丰晓飞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