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举手,议政争先恐后;一次次发言,引来共鸣多多。无论是人大代表进行专题审议,还是政协委员展开热烈讨论,在全省两会上,这样的场面总是屡见不鲜。
这份热烈,来自代表委员们对贵州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份热烈,表达一个共同的心声: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份热烈,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息:贵州已经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发展快、效益好、老百姓得实惠较多的时期;这份热烈,勾画出一幅宏伟蓝图———200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将切实转入又好又快的轨道。
| |
“坚持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此次两会的热门话题。“又好又快”,既体现了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科学发展理念,又体现了为当代人们造福、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执政为民思想。让全省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学会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如何把握昨天、今天和明天。
讨论中,总是能听到代表委员们如此陈述过去的一年:这是贵州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特色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贫困人口从1000多万减少到去年的255万;关乎人口教育素质的“两基”攻坚取得突破性进展,全省88个县全部验收合格,高于全国平均进度,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讨论中,总是能看到代表委员们满怀信心展望“十一五”:这是贵州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按照“五年打好基础、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的步骤,到2010年,我省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
讨论中,总是能感受到代表委员们急迫的心情:全省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软硬环境建设成为发展的生命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成为加快发展的根本途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彰显后发优势;百亿元企业引领新型工业化,成为发展新引擎。
有事实为证。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加快速度发展。
“十五”末,贵州高等级公路里程达3458公里,一、二级公路2792公里。打通了北上川渝、南下广西、东接湖南、西进云南的出省大通道,省会贵阳到各市州地首府的“4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湘黔、贵昆等铁路纵横全境,贵阳机场已逐步成为对国外飞机开放的国际空港。
“十一五”末期,公路将连接95%的行政村。道路畅通,带来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也为贵州构筑对外开放新框架奠定了基础。贵州的区位劣势正变成西部大通道的优势。
吴荣阳、徐仁德、安顺才、杨宏远等代表说,经济快速发展,取决于“交通”和“流通”,流通的基础是交通。交通是经济的动脉,路延伸到哪里,哪里的经济就能够发展起来。要改变我省交通建设落后的面貌,就要树立“交通引领经济”的观念。大交通才能带来大发展。
这样一个共识正在形成:以区域经济的宏观布局和城市发展的长远规划来确定路网规划和建设标准,切实增强交通运输体系引领、带动经济发展的能力。要建立与发达地区的快速连接,更好地承接发达地区对我省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我省的地理位置来看,珠三角地区是距离我省最近、对我省长远带动能力最强的地区,加快建设与此对接的快速通道,是我们发展思路上的重要节点。今年开工建设的一批高速公路项目、二级公路项目、重点铁路建设、龙洞堡机场飞行区的升级,这些通道的建设必然会对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更大的带动作用。
有事实为证。丰富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民族文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贵州后发优势的惟一性、不可替代性日益凸显。
2006年我省通过发电供电增加产值约10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除外送广东、广西,还向重庆、云南、湖南送电23亿千瓦时,奠定了贵州能源大省的地位。到2010年,我省电网总装机容量将达到3300万千瓦,为“十五”期间的2.5倍。去年全省原煤产量突破了1.2亿吨,创历史新高。到2007年底,贵州省将形成1.29亿吨原煤生产能力。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中,贵州作为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将在未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中独占鳌头。
多姿多彩的贵州旅游,不仅让贵州惊喜,也让中国乃至世界惊喜。后发优势得以尽情彰显。我省旅游这几年已进入高位运行,旅游收入年平均增幅达32.5%,居全国第一。
余学强代表说,贵州旅游资源好、后劲大,贵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突破口。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发展氛围,让良好的发展势头继续保持下去。奉力委员说,现在贵州旅游在海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很大提升,增添了全省上下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
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积极开展民族风情旅游等特色旅游,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带动全省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既是我们的资源禀赋所决定的,也是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这既是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心声。近几年来,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立县、旅游兴县,全省60多万农民通过发展旅游走上致富之路。代表委员们坚信,经过努力,贵州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成旅游大省,成为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有事实为证,贵州在区域经济发展圈中越来越引人注目。
2006年11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率领由153位政府官员、工商界知名人士等组成的庞大考察团访问我省。截至目前,我省共有港资企业500家,投资总额超过14亿美元,香港已经成为我省第一大境外资金来源地。
有22年历史的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协调会,一直是我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舞台。六省区市间实现大中型经济协作项目1万多个,相互投资3000多亿元。
2004年融入“9+2”泛珠三角合作区域后,贵州与广东的投资贸易步伐加快。我省引进的国内投资中来自广东的列第一,外贸出口中经广东口岸出港的列第一。常年在外劳务输出300万人,去广东的就有一半以上。数百家广东企业落户贵州。广东每年赴黔旅游的人数达300万人次,占外省游客的1/3。
金隆昆委员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提是把自己做强做大。当前,我们面临两大机遇,一个是“9+2”泛珠三角合作区域的建立,一个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后,贵州是南方电网成员中分量最重的省份,成为广东的能源供应商。抓住这两大机遇,进一步加大与广东的合作,尤为重要。付野秋委员说,贵州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为区域经济发展打开了出口。贵州企业要通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高产品高附加值,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贵州资源丰富,在能源和天然资源开发等领域与发达地区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对接珠三角,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乘势而上,积极借助外力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资源优势参与区域合作,就能在区域合作中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欠开发、欠发达”的贵州,要走出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阴影,拥有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世界眼光,敞开全球一体化的广阔胸襟,承接八面来风。
有事实为证。百亿元企业引领我省工业化进程,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2006年,我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取得新突破。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贵州电网公司、贵州金元集团、中石化贵州公司和中铁五局集团5家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均超百亿元。这表明,我省工业主导地位已经形成,贵州经济正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贵州要赶超发达地区,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贵州制造”变成“贵州创造”。
张建华代表说,当前,贵州卷烟工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结构调整。我们有相当长时间都是生产低档烟,中高档价位的卷烟在全国的比例和市场占有率距全国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差距就是潜力。贵州卷烟工业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千方百计提高竞争力,将贵州卷烟工业整体实力和效益水平提高到全国先进行列。乔洪委员说,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总量,更要注重经济质量,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关键是要加快科技进步,通过技术改造、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水平。戴选忠代表说,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赵文委员说,我省有能源、矿产、生物、旅游、气候、人文、人力等七大优势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起来,形成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经济优势,构建贵州特色经济体系,这是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显然,我省工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正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的良性轨道。培育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提升高新技术水平,未来我省企业就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出贵州经济发展新的活力。对此,代表委员们坚信不移。
两会上,通过代表委员的建言献策,我们感受到了全省各族人民“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精神,感受到了我省干部群众后来居上的志气和信心。只要我们紧紧抓住、切实用好机遇,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就一定能够促进贵州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的大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
作者:张兴 陈竹 万群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