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银行卡发行量第二大的国家,但信用卡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一些相关数据令人不安,中国的银行卡交易量为美国的十五分之一、韩国的五分之一,特别令人忧心的是信用卡纠纷案件高发。
信用卡官司居高不下
记者每天上班经过南京市白下区法院,门前的公告栏经常“刷新”,各类结案都要在公告栏公告,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是,每次法院集中公告的判决相当一部分是银行的信用卡官司。
“作为一个区级法院,一年办结的经济案件1600多件,银行的信用卡案件就占到近1/6。你看,元旦刚过,一家省级银行的信用卡部‘打包’来的诉讼案件就有60多件。”该院经济庭法官的话印证了银行卡官司高发的尴尬。
一位经办过多起银行卡案件的法官介绍说,信用卡案件多为透支和罚息引起的法律纠纷。信用卡透支以日息万分之五计,年罚息超过18%以上,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并且拖的时间越长,带有惩罚性的“利滚利”式罚息越厉害,有个人透支消费5000元,几年以后虽然还了,但还是被银行诉到法院,他不知道还欠银行的罚息4900多元。从近两年数百件案件看来,一般持卡人对有关罚息和年费条款都不太清楚,许多人包括我们法院的人办卡,对银行办卡时需填的格式合同拿来就填,很少有人去认真看个究竟的。许多关键条款如罚息,格式合同里根本就没有。因此法庭上经常会出现怪诞的现象:银行为一个案子提供的用电脑打印的对账单长达几米,但被告律师不认账,说你这种罚息方法我看不懂,你在法庭现场算,原告律师不会算,把银行的人叫到现场,他也算不清这笔糊涂账。
滥发卡埋下风险隐患
银行卡案件高发,成为困扰银行和法院的头疼事。
白下区法院执行局副局长周彬对记者说,虽然一般信用卡纠纷案金额不大,但当事人都很分散,90%以上的被告人不到庭,按银行提供的地址,法院判决书经常都不能准确送达,这都给案件执行带来相当大难度,对银行也是教训。发卡银行连欠债人的家庭地址都弄不准,说明这几年银行卡的发行从源头上出问题了。有些银行发卡竞争不规范,从大街上随便拉个人都能发卡。如此滥发乱发信用卡,对当事人的身份、信用状况都不认真审查,有时担保形同虚设,所以大量信用卡纠纷案最后成了连被告人、担保人都找不到的“无头案”。
“现在的银行卡发行真是乱象丛生。”南京一家大银行的卡部老总说。这几年,银行为冲发卡量、抢市场份额,恶性竞争,员工人人有任务,推出各种名目的“卡礼”和抽奖活动。消费者申请卡,当场可以获得开卡礼,第一次刷卡消费,还有刷卡礼,一年刷几次就免年费,“卡礼”泛滥造成发卡行之间恶性竞争。因为手续越来越简单,门槛越来越低,一些专门为银行办卡的中介公司应运而生。他们在街头巷尾摆张桌子,就像早期卖保险一样开始卖银行卡,推销一张卡银行给五十元的费用,他们代办的卡今后如果刷得多或者卡上存款多,银行还可给佣金提成。
“市场份额和利益之争,诱使各家银行进入了无休止的滥发卡怪圈。”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卡部负责人无可奈何地说。银行卡收益主要有三块,一是卡上沉淀资金产生的息差,二是刷卡时的手续费,三是透支罚息。现在新的发卡银行不断增多,为了抢市场,都用了台湾早年的“拉网式办法”,不管是大鱼还是小虾,先网进来再说,能网多少是多少,做好几年不赚钱的准备。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鱼龙混杂,由此埋下了风险隐患,有些地方,银行卡甚至成了地下钱庄和放高利贷者的“提款机”。
银行应规范发卡行为
居民办理信用卡大致出于以下几种原因:一是确实需要,如消费、经常出差;二是碍于人情,帮在银行工作的熟人完成任务;三是作为身份象征,信用卡也有普卡、金卡银卡之分,每种卡透支的额度不等,收取的费用也不等,许多人赶时髦办金卡。
记者在法院采访时,办案法官也告诉记者他们也遇到类似很尴尬的事。他们法院集体办了银行卡,当时也没存钱。可是不久银行就开始不断寄催交年费的通知,法院和银行交涉,银行方面碍于面子说先免一年,但一般持卡人恐怕不会有这样的待遇了。拉萨路小学的老师告诉记者,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压岁钱存在一种生肖卡上,结果去年开始这些生肖卡也收年费了,许多孩子存在卡上的压岁钱一年一年缩水,最近许多家长无奈之下,只得清理注销孩子们心中可爱的“小马卡”、“小猪卡”。
白下区法院执行局周彬副局长说,银行卡市场的无序状态和恶性竞争,市场的不规范、各经营主体风险意识的淡漠给银行埋下隐患,也无助于我国当前的信用体系建设。发卡银行和持卡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一定要在发卡前如实告知,银行不能发卡时无比热情,出了问题翻脸无情。透过信用卡案件高发现象,市场相关各方应汲取什么样的教训?对发卡银行来说,应理性规范发卡行为,做好对持卡人的信用调查,防范持卡人的道德风险和自身的操作风险;对持卡人来说,应增加对信用卡使用知识的了解,增强个人信用价值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本报记者 陈志龙 沈国仪 吉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