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讯 :
国家食品药监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落马”,使国家食品药监局这个成立不到10年的机构处在风口浪尖。据最新消息显示,郑筱萸案还涉及到他的家属,其在某医药公司任职的儿子也一同被捕。
·行动·
注册部门人员大换血
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郑筱萸案听取了监察部的汇报。郑案被定性为“严重失职渎职、以权谋私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最令中央震怒的是,郑案不仅是个人腐败,而是类似于‘有组织的犯罪’,涉及到不同层次药监系统和地方局的官员,影响恶劣。”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虽然司法部门还未披露该案细节,但知情人士透露,郑筱萸案所牵涉的问题,不仅是某一个案子,而是药品审批注册监管方面的一连串问题。
“他的问题很多,主要是违规审批、收受贿赂等,是很严重的经济问题。”一位知情人士说。由于郑所涉的是整个药品监管体系的问题,国家药监局开始了系统性的补救措施。“很多正常的行政工作都停止了。”国家药监局一位官员说。据悉,从去年8月底到现在,国家药监局除了审批进口批文和部分补充申请外,其他品种的审评、审批工作全部停止了。一位药监局内部人士向记者感叹:“现在审批注册部门人员大换血,留下的没有几个。即使换到别的部门,也是胆战心惊。”
16万张批件要再注册
此外,整个药监系统郑筱萸任期上的药品注册进行了一次被业内称为“注册9·11”的行动——去年底,国家食品药监局决定对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8月31日之间,已通过各省局组织的现场核查并已获通过,资料已报到国家食品药监局的所有品种重新进行现场核查,并在今年6月前完成。“这意味着16万张批件要再注册。”一名制药界人士说。
·内幕·
“地标升国标”留隐患
1998年国家食品药监局从卫生部分离出来起,至今已近10年。郑筱萸出任第一任国家食品药监局局长。“之前国家对药品的管理比较混乱。新药注册申请递交上去好长时间都没人受理。”一名制药业人士说。国家食品药监局作为一个专门机构成立后,出台了《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确立了一套药品注册管理体制。国家食品药监局的第一把火就是“地标”升“国标”——将地方局批准药品的权力全部收回,推进地方药品标准转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工作。
“地标”升“国标”,是规范医药行业的一个重大举措,并受到积极的评论。但却留下了寻租空间。“全国几千家制药企业,但国家食品药监局注册处只有十几个人,根本没有能力全面监管。”国家食品药监局一位官员说。
药品批文都是明码标价
上述人士称,由于中国制药企业多数处于低层次竞争状态,生产门槛并不高,同质化生产现象普遍;又由于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能拿到较高的定价权,大多数厂家忙于将原来的“普药”(临床上已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改变包装、剂量和用法,并加入一些无用成分,申报注册成新药。“这些报批药品同质性很强,批哪家,不批哪家,国家食品药监局直接决定。”上述人士说。
据悉,按照“地标升国标”的程序,医药厂家须先把材料交由省药监局,经核实签字盖章后,送至国家地标办;国家地标办处理完毕送到国家药典委员会;专家论证后,由秘书长签字,送至国家食品药监局注册司化学药品处或中药处;经过检验合格后送至国家食品药监局注册司司长处签字,审批方能通过。在这条“审批作业线”上,多名国家食品药监局官员因贪污受贿落马。“很多药品都是一夜之间从无到有。当时批文都是明码标价的,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知情人士称。据21世纪经济报道
·链接·
国家食品药监局:吸取郑筱萸案深刻教训
26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召开局机关全体干部和直属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传达学习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的重要指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部署有关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邵明立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要求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深入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吸取深刻教训。同时要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加强和改进药品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决维护“国药准字”的公信力。
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