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黑龙江省委员会
背景
随着我省畜禽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泄物的不断增加,给农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污染,许多畜牧业发展集中、规模较大的场、区、户形成人畜混居、粪便满地,随处可见。
| |
观点
一、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纳入新农村建设体系中。借鉴韩国“新农村建设”和我国江浙等地区开展“万村整治千村示范”活动,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强化环境管理监测。开展执法检查,制定环保目标,引导向绿色环保型畜牧业发展。
三、逐步实行集中养殖,提倡清洁生产,保障食品安全。对于像双城市这样养殖户数量多、存栏数量小、以家庭分户养殖为主的地区,建议实行“托牛所”,逐渐引导农民向集约化模式发展。
四、农牧结合,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结合“沃土工程”,在拉长“秸秆饲料———畜禽粪便———沼气与渣———肥料还田”产业链上下功夫,形成生物质能的循环利用模式:家庭厕所———家庭养殖———庄稼秸秆———沼气(做饭、照明、取暖等综合利用)———农用有机肥———农作物生产的循环经济模式。
五、发展绿色食品生产,鼓励有机肥市场的发展。如对为削减污染负荷总量而关闭的场点给予政策性补贴;对需要治理的养殖场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给予补贴。
六、建立无害化标准示范场,实施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示范工程。对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根据其环境功能区划,分批整治,限期治理。(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