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棂星门复建现场,来自窦村的石匠正在吊装最后一块8吨重的横档。
南京日报记者 李冀 摄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 李冀 实习生蒋培根)备受关注的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的棂星门复原工程上马了!经过前天和昨天的封闭施工,到记者发稿时,全部石构件已经吊装完毕。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的棂星门雄姿初现。从现在开始闲了100多年的好汉孙权,终于又有“门”可守了。
巨型“积木”再现棂星门风采
复原过程就像搭积木。
棂星门的27块石构件已经整装待命。它们全部由采自青龙山山顶的上好青石雕刻,刻工都是窦村石匠,600年前的那座棂星门正是这些石匠的祖先们用青龙山的青石雕刻的。一台大型起重机将一块块石构件吊起,相互之间的榫卯准确地将它们固定在一起。这些构件中最大的是高悬门上的横档,每块重8吨。现场组装的窦村石匠们都百思不得其解:在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祖先们当年是怎样把这些大家伙弄上去的呢?
雄姿初现的棂星门西南向,正对神道,仿木结构形式,三门六柱,面阔20.61米,高7.60米,三门并排。此前考古中发现的明代石构件依然被用在它们原来的地方。中山陵文物处处长王前华介绍,下一步,3个门之间还将用红色木构矮墙连接,琉璃瓦镶嵌工程将在最后完工,这些都是参照北京十三陵的同类建筑,力求再现当年的风采。
考古新发现为复原提供依据
棂星门是穿过明孝陵神道进入主陵区前的最后一座主要建筑。明孝陵石象路、翁仲路皆绕梅花山而行,因为梅花山是东吴大帝孙权陵墓。传说朱元璋修陵时,因为钦佩孙权是条好汉,所以特意留下他给自己守门,孙权所“守”正是此座棂星门。
中山陵园管理局酝酿修复棂星门已有数年了,但国保文物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双重身份令工程如履薄冰。去年上半年事情出现转机。“我们接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批文,同意复建保护,并指派我们省局负责组织专家修订具体方案。”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束有春介绍。“审批权下放”让工程进入冲刺阶段,东南大学专家设计、现场遗址考古发掘等工作一一展开。去年4月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五彩琉璃构件、滴水、瓦当、平口条、石柱头、石柱身等重要遗物,为棂星门的复原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一件云纹石柱头和塌边方形石柱身的发现,结束了长期以来棂星门石构还是木构的争论,并提供了棂星门主体部分的准确数据,让复原最终从纸上变为现实。
明孝陵将进入复原保护时代
而国家文物局此次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默,批准棂星门复建保护,将给明孝陵未来的发展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在历经清军入关、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抗日烽火后,明孝陵地面建筑几成齑粉,许多重要陵寝建筑只见废墟和残垣。在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明孝陵是保持遗址原貌还是按照初建时的原貌复原保护,一直是专家们争论的焦点。而棂星门合法复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家文物局对此事的态度。记者了解到,在明孝陵保护计划中,大金门加顶、明楼重建等一系列重大复原工程都在酝酿中。“故宫都可以恢复康乾盛世的宏伟旧貌,明孝陵为什么不能重现鼎盛时的旧貌呢?”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