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中国经济型酒店投资年会上,多位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经济型酒店数量激增,投资回报周期延长,经济型酒店投资过热亟须警示。
高利润的诱惑,使得2006年一年中,国内外酒店品牌、海外基金以及民间资本都瞄准了经济型酒店市场。
锦江之星、如家等领头企业的年均增速高达90%。新一轮投资热潮的风起云涌背后,却是扩张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的隐现。除占据核心成本的房屋租赁费用翻番之外,经济型酒店在运营过程中还面临着其他成本的上升。比如油价、电费等支出一直上涨。这种情况下,扩张理所当然成为各个经济型酒店品牌摊薄成本的惟一做法。“然而,在圈地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就是选址,但现在要在上海找一个好地段难乎其难。”锦江之星行政总裁俞萌告诉记者,锦江之星花木店占地1万多平方米,当时投资1600多万元,如果换到现在的话要花1亿多元,翻了6倍,投资成本明显提高。“以前投资一家店2到3年就可收回成本,现在至少3到5年。”俞萌说。
无可否认的是,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确已显现出“虚火旺盛”。中国酒店协会的一项预计数据表明,在未来10年,经济型酒店的客房数将超过现有星级酒店的客房量,成为我国酒店业市场的主流。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过度扩张就可能是失败的开始。中国房地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