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友莲通讯员刘月凤)1月23日,是来安县张山乡农民最称心的一天——由乡党委、政府当“红娘”,县碧绿春酒厂的老板亲赴乡里和农民签订了8000亩山芋生产和销售订单。去年,该乡6个村的农民依托“山芋经济”一举摘掉了“贫困帽”,户均增收3000多元。
| |
张山乡农民的致富之路,是来安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主攻“一村一品”的典型例子。该县在全县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学习谋划新农村,构建和谐新家园”的主题实践活动,以村为单位、以点为抓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集中优势发展优质特色农业,使“生产发展”走出群众自发式、随意性的误区,走入生态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块状发展模式。如今,全县一个个示范基地应运而生,还催生出大批农民经济人,农村经济迸发出盎然生机。施官镇党委书记陈刚说:“‘一村一品’使农村经济发展有了抓手。”近年来,该镇通过引进项目、建立市场等手段,合理规划和调配资源,使“一村一品”经济初具雏形,先后建立了蔬菜种植、水产、家禽等综合养殖示范基地10多个。据粗略统计,全县已涌现出毛豆、舜山的林木、雷官的葡萄等知名品牌农果林、花卉产品100多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1/3都来自“一村一品”块状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