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高镇蚌湖蔬菜基地的菜农正在采收蔬菜。
“江高模式”今如何?记者探访白云区江高镇江村农民新生活
20年前,江高镇江村因首创公司+农户的“江高模式”,率先走上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而闻名中国。近年来,江村继续积极实施“富民强村”战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新模式。前昨两日,本报记者多次来到现场探访这个广州近郊农村的新农民生活。
文/记者刘显仁、廖靖文 通讯员/利伟强
图/实习生尹艺 记者张伟清
普通农民
养老基本有保障
在村民中属中低收入阶层的徐桂卿更指望集体经济来为其养老。
她说,村里的分红涨得很快,去年她在村集体股份分红拿到了3800元,而在2003年以前每年分红不过700元。除此之外,再过两年年满60周岁的徐桂卿每个月还将获得本村补助老人金65元和本社补助的80元。2005年开始,农民户口的徐桂卿知道了一个新名词“合作医疗”,“村民每个月交5元钱,要是生病住院最高可报销5万元”。
据统计,仅为村民报销医疗费一项,去年村集体就支出92万元,但也因此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的目标。普通农民最关注的养老及医疗两大问题基本得到保障。
先富村民
家备小车库5口人两辆车
今年54岁的徐镜亮算是江村先富起来的一部分,虽然目前家里包括两岁的小孙子在内只有5口人,但他家里共拥有两辆汽车、一栋楼房。四社的刘雁红今年32岁,是江村市场的批发大户,每月利润相当可观。而家里更多收入来源于刘雁红的丈夫,他从事建筑材料运输。从事贸易的他早在1997年就在村里为自家盖起一栋6层的小洋楼
先富起来的村民关注的更多是村容村貌更上一层楼及公共设备的完善。村党委副书记谭鸿辉领着记者一行从村委会办公室出发,旁边就是省一级学校江村小学,村民子弟从今年春季入学起将全额免除学杂费;一个可与中心城区媲美的恒温标准游泳池也将投入使用;村集体投入200万元对村内的5个水塘进行清淤整治,还在塘边设置护栏、架设花基种植花草,要重现岭南水乡风范;到了晚上,村里主干道的路灯已全部安装完毕,整条村变成不夜城,村内还新投资170万元巨款打造了一个占地6700平方米的公园。他介绍,村里已制定了约600亩的新村建设规划,第一步准备把流溪河边两个经济社全部搬迁至农民公寓内集中居住,腾出地段较好的旧村地,集中建设商贸中心。
村社“掌舵人”
半数都有从商经历
近年来,许多盼望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直接将那些有从商经历的能人“请”回村社做“掌舵人”,领导大家共同富裕。村民谭钜添本是江丰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该公司年销售收入近6亿元,几年前就在村民及江高镇的一致呼吁下回村担任江村党委书记。徐姓在一社并不是大姓,但先富起来的徐镜亮也是2003年被该社村民一致推举为社长。像谭钜添、徐镜亮这样曾经做过生意,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村内能人,在江村受到村民的推举拥戴。村党委副书记谭鸿辉表示,目前全村有一半的经济社社长都是由有从商经历的村民担任“掌舵人”,而且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
白云区区委书记谷文耀认为,让懂经济的人当家,是村民的共同选择。他表示,要在各镇各村的发展上,借鉴“江高模式”的经验,坚持“一村一策”,走适合各村发展的道路。
江村简介
江村位于广州市北郊,距广州新城区仅10公里,是一条历史悠久,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特大行政村。2006年,全村实现各项生产及经营总收入为12.5亿元,人均年收入19240元,比2005年增长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