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两会代表再论大学生就业话题
“今年上海研究生招生报考人数大幅度低于去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就业的压力。前几年大家有一个概念,本科生已经不吃香了,就有很多人去报考硕士,现在硕士就业也开始出现瓶颈了。
祝卫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教授,也是上海高校国际商务实习中心主任,他最关心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2004年,祝卫曾经建议建立高校职业发展中心;2005年,他又提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能否提前介入大学生就业市场,从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
观念要改变
“很多青年学生在就业观念上有问题。举个例子,大家都觉得上大学是一种投资,父母投资让孩子读了本科,想要的回报就是孩子必须有好的工作,至少应该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祝卫说,他和企业接触后了解到,现在有些大学生找工作时一开始就谈工资,“企业还没有看上他,就开始谈工资,这是没法谈的”。他认为,家长对孩子读大学以后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也过高,这些都是大学生就业的障碍。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亚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荣也很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在上海市两会开幕前,他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团上海市委学校部部长金梅对近2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缺乏正规科学的就业技能与意识培养”和“社会上没有正规的实习机构和监督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最为突出。
张文荣调查后发现,欠缺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缺少专业相关技能、自我定位不够理性等是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最欠缺的就业素质是“人际沟通和表达能力”,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相关技能”。
期望要降低
据调查大学生对月薪的预期也过高。在张文荣等人的调查中的期望月收入一项,4%的就业学生选择了1500元以下,38%的就业学生选择1500~3000元,42%的就业学生选择3000~5000元,选择5000元以上月薪的学生占到14%,还没毕业的大学生对将来薪水涨幅的期待也过高。
有意思的是,上海市民信箱最新对8500多名市民的抽样调查显示,50%的市民认为大学本科生初踏社会,薪水在1000元~2000元之间比较合理;认为应在2000元~3000元的则占41%。上海市民普遍认为,“薪酬期望过高”、“高不成低不就”、“竞争激烈”以及“供过于求”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对于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80%的受调查市民给予了“一般,有些方面比较欠缺”的评价。
这项调查还发现,49%的上海市民希望大学生能“适当降低薪资待遇期望”,41%的人认为应“先就业再择业”。
提高竞争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崇斌一直在为大学生“说话”,“我认为大学生是最能吃苦耐劳的,很多外企白领每天晚上9点下班,星期六星期天都加班。问题是怎样来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张文荣分析,技能培训不到位、实习犹如“走过场”、创业缺少多方支持、职业规划被忽视、对现实社会缺少了解等五大因素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华谊(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培璋认为,要提高就业能力,就必须考虑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如果不适应、不匹配我们的产业发展、总体格局的话,就会造成这部分人员的就业困难。教育要适应就业的需求,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
祝卫则认为,要重视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环节,通过搭建公共实训平台推动上海市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适应性和针对性。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冯国勤也指出,要加强探索校企合作,加快人才培养。“青年人的就业见习工作要加强,利用见习岗位,在实践中加快我们的人才培养。”
张文荣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正规科学的就业技能与意识培养”、“大学生毕业期间,社会上没有正规的实习机构和监督制度”,这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两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根据他的调查,虽然有7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实用技能培训非常重要,但是他们对于学校提供的实用技能培训的满意率只有13%,有64%的学生认为一般,有2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张文荣建议,高校应该灵活地设置一些新的专业以供学生选择,同时增强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加强以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与社会结合的实践和培训机会,并把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贯穿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
就业列为上海今年第一要事
记者注意到,在上海市政府日前确定的2007年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事中,就业被列为第一位,其中就包括组织3万名青年参加职业见习实训。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表示,2006年上海进一步完善了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积极推动职业培训公共实训体系建设,并重点围绕青年人群,加大了中高层次职业培训力度,全面带动各类提升技能水平的职业培训。2006年,上海市共完成职业培训34.16万人,同比增长14.85%,其中中高层次培训比例超过62.3%,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7%。
据悉,针对社会各界和人大代表十分关注的青年就业问题,上海市实施了“彩虹计划”,并通过设立“青年求职导航站”、开设青年职业指导工作室等,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继续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高校”活动,主动将岗位信息、开业指导、职业培训和劳动保障政策送进高校,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1月28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2007年,上海将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完善校企合作、公共实训等机制,为青年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协保人员等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