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老街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没有一条马路会被装修成一样的面孔。”去年刚刚完成市容改造的泰安路以“全新”的面貌亮相后,市政协委员、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副总经济师邢普感觉,增加的整齐划一的建筑符号破坏了这条老街道原来的历史文化风貌。
几年前,邢普搬到了泰安路附近居住,从兴国路到华山路间长数百米的老街道,散落着的老建筑透着静谧的气氛。
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邢普注意到,有关部门在这段路上搭起了脚手架,并对沿街的围墙进行了全面的改造,而改造的结果令他有些吃惊。
“泰安路的改造应该说是一个失败的例子。”邢普表示,有关部门虽然花了许多力气,主观愿望是希望提供一个干净、整齐的市容环境,结果却是人为地将这条街道的围墙强行变成了“他们设想中的样子”。
邢普的朋友、曾经在同济大学担任美术教师的徐建华告诉早报记者,他和邢普曾经对这条街道的改造结果进行了一番考察,发现整条街围墙全部改造成了统一的款式:淡黄色的墙面和红色陶土装饰的雕花和拱门,简单却独特的原有风貌已经不复存在。
“泰安路一带确实是老建筑相对集中的区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用一些夸张的西方建筑符号来强调。”徐建华认为。
在徐建华看来,老街区的改造绝对不用做“加法”,把自己臆想的东西强加上去。而在邢普委员看来,过于夸张的装饰格调明显与老街道原来宁静的气氛不相吻合,反而显得流俗。
在提案中,邢普委员建议,市容部门在美化市容的选择时,没有必要作“锦上添花”,对于泰安路这样一条有历史的老街道,只需要做一个精美的历史注解即可,不必放上这些后来添加的图解雕塑等额外的元素。记者调查居民:统一式样丢掉原有感觉
早报记者孙翔
目前泰安路北侧的围墙样式统一:底部为大理石贴面,中间是橙色基调的碎石装饰,周围为红砖雕式。而在泰安路南侧则有些区别:同样的围墙时断时续,部分建筑还保留了原有的围墙。
“围墙是去年10月份左右弄起来的。”泰安路居民殷女士说,原先泰安路上洋房确实都有自己的围墙,样子也各不一样,每栋洋房的围栏上的装饰更是各不相同,有的像热带水果,有的是乡野植物,西班牙风格、英国乡村风格都有,现在统一成同样的式样后,似乎丧失了原有的感觉。
泰安路120弄的大拱门引起的意见似乎更多。据居民回忆,改造前,这座拱门是半圆拱券,墙顶铺红色半圆简瓦,和弄内的建筑相协调。而现在新加上的砖块雕刻刻意和弄外的墙面协调,和弄内的建筑反而有些“不搭”。
部门回应:资料缺损原有风貌很难定论
早报记者吴洁瑾
昨日,上海市市容环卫管理局市容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最初决定建设景观围墙时,他们的基本原则就是“修旧如旧”,如思南路等名人故居围墙都保留了原来的样貌。
“但泰安路围墙外观已难觅原貌,即使追溯到从前的围墙情况,一是那时剩下的文字、图片材料已很难获得,即使获得,一般也是竹篱笆等。”该负责人表示,没有必要为了‘修旧如旧’,硬要恢复成不利于治安的竹篱笆。
“另外提案中说要保留的原有风貌其实也是屡次翻新过的围墙,没有多大必须保留的价值。”该负责人说,“到底要恢复到多久以前才算保留了原有风貌还很难定论,这也是景观围墙建设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据目前他们掌握的反馈情况,约90%的市民都是对其持肯定态度,只有部分教授、专家曾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也仅占被咨询专家的极少数。
据该负责人介绍,反对意见主要集中在围墙外观破坏原来历史氛围、太过统一等。“其实各个试点区在进行景观围墙建设时,都邀请建筑设计、美学教授等各方面的上海专家来进行规划和最后决断,且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进行方案的选择。所以虽然有个别专家提出异议,但最后方案还是会遵循大部分人的意见。”该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