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表面上看,这句话形容的是农民看病的窘迫,其实,这是压在所有郊区县领导头上的一块石头。”栖霞区区委书记梁学忠说,经过9年的努力,在已经建立医疗卫生长效惠民机制的栖霞区,农民兄弟就医状况终于告别了往日的窘迫。
“半价看病吃药”,栖霞成为现实
去年底,栖霞区92%的指标达到省定小康标准后,区委、区政府旋即确定了“争当又好又快发展先行区”的发展定位。围绕新定位,区卫生部门制定了医疗卫生长效惠民机制的新目标。用局长李佳的话说,就是要“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把群众医疗保障水平提上来;通过大病救助,把群众大病救治能力提上来;通过药房托管,把群众看病的费用降下来。”八卦洲街道65岁的陈秀云,罹患贲门癌,按照相关标准,她报销了5万元费用,老人逢人就说:“感觉自己就像公家人,大病救助救了自己一命。”家住栖霞街的郭礼门颈椎间盘突出,到市区几家三级医院咨询,均要预交3万元手术费。郭转投栖霞医院,该院引进的张官华医师主刀,为她做了高难度的颈椎前路手术,手术费仅用了5000元钱。据统计,去年,栖霞区共筹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228万元,人均128元。大病报销6万元封顶,低保群众8万元封顶,加上市、区两级红十字会10%的大病救助,特困群众报销费用最高可达8.8万元,再加上全区药房托管让利600万元,参保农民门诊实际报销比例几近50%,“半价看病,半价吃药”在栖霞区成为现实。
“15分钟就医圈”,农民“小病不出村”
做到“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后,方便农民看病,成了栖霞区医疗卫生长效惠民机制的新任务。“过去群众看病不要说进城,就是到街道的卫生服务中心也得个把小时。”八卦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丁有杰说,为了让八卦洲3万多群众小毛小病“不出村”,整合、重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成了当务之急。过去,洲上的7个村卫生站散落各处,处于村“管不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又“管不到”的状态。为了提高村卫生室诊疗水平,八卦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统一收编了7个村卫生站。“游击队”变成“正规军”后,区里首先对7个卫生站统一进行“硬件升级”,做到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四分开”。其次,通过实施药品统一采购,医护人员统一选配,做到“软件达标”。看病费用省了,服务质量高了,洲上农民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去年八卦洲7个卫生站年门诊量达3.4万人次,与上年相比增长3倍多。八卦洲只是栖霞区的一个缩影。李佳说,为了构筑覆盖全区的“15分钟就医圈”,区里先后筹集资金8000万元,对8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8个村卫生室进行了达标改造,形成了“大病到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南京日报记者 张小川 吕宁丰 通讯员 王勇 吕俊 王应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