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的时候怕非洲,去了爱非洲,回来之后想非洲。”
——连晃
连晃,我市第一医院儿外科主任,1999年参加援非医疗队,与黄见亭的援非相隔了整整20年,他在非洲南部的博茨瓦纳呆了3年。
连晃回忆起在非洲呆的3年,用来形容当地人和物的一个词语就是“可爱”。“没去的时候怕非洲,去了爱非洲,回来之后想非洲。”没去的时候,他道听途说,很怕自己感染艾滋,想了无数种应急方案,到了那里才发现,所有设想的应急方案几乎都用不上。
博茨瓦纳处在津巴布韦、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4个国家包围中,与纳米比亚等穷国比起来,还是算比较富裕的。因此,经常会有津巴布韦的难民偷渡过来,治安不太好。
连晃有一个防抢劫绝招,就是每天穿着白大褂上下班。当地人对医生都很尊敬,不会对医生下手。如果不穿着白大褂,就会有很多人围上去要钱。连晃说,那些要钱的人,第一句都是友好的问候,一旦回应,就会开口要钱,要的都不多,1元、2元而已,理由很简单:我饿了;我要回家,没钱坐车。城市里,惟一的电梯就是在酒店内。最高的建筑只有5层高,就是总统饭店,平民都住茅草屋,因为当地下雨很少,不用担心被雨淋湿。
牙膏是必需品
牙刷是奢侈品
在博国,东西被划分为生活必需品和生活奢侈品。前者很便宜,后者很贵,但划分的标准很怪异。例如,牙膏是生活必需品,牙刷反成了生活奢侈品。大米也被列为生活奢侈品,汽车在那里是生活必需品。
在那里,鸡肉特别便宜,一整箱鸡翅、鸡腿只要人民币十几元。直到现在,连晃还很怕吃鸡肉,留下了“恐鸡症”。
用基础的抗生素
效果就很好
在博国,本国医生极少,国家只有一所大学,里面没有医学院,医生都要靠进口。医学的最高学府就是卫校,主要是培养护士和麻醉护士。
在那里,实施全民公费医疗。义务教育,一年只要付1元钱的注册费,书也是学校发的,循环利用,学生禁止在书上做笔记或做记号。
博国医院的体制都是英式的,公立医院的所有开支来自政府的全额拨款,在医院看不到器械商和药商,全部都是由国家统一采购的。医务人员一旦收取红包、回扣,将被解除合约。
公立医院里的用药简单、普通,但是限制很严格。开完刀,要用较好的抗生素,例如在我国很普遍的环丙沙星,都要提前申请,层层审批。阿莫西林在那可是高档药。连晃介绍,因为抗生素控制使用,当地人耐药细菌群就很少,使用基础的抗生素,效果就很好了。
一个手术等了3个月
博国的民众看病必须先到门诊部就诊,解决不了再转乡镇医院,最后到达国家医院。要是再解决不了的话,则转到南非治疗,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
因为都是全民公费医疗,市民从不知道自己手术费多少钱,医院里人满为患,排队排得够呛。连晃说,有一个人东西吞不下,去社区医院开药没好转,到公立医院排了两周的队就诊。等到轮到时,要做造影检查,又等了两周。拿回报告发现喉咙里长东西了,手术又等了一个月,手术后病理报告发现是癌。前后整整花了3个月时间,病人没有一句怨言。
婴儿的父母在门外玩泥巴
博国是个母系社会,一个女的可以有多个男伴,没有丈夫的概念,都叫男伴,一旦结婚,厮守永远。博国的儿童十三四岁就开始生孩子。一次,连晃收治了一个无肛的新生儿,术前要找家长谈话。护士往门口一指,连晃一看,只见一男一女两小孩在玩泥巴,护士说他们就是父母,连晃张了半天嘴。根据博国的法律,年满21岁才能签字,他们不能签,只能叫外婆,外婆才是家长。外婆来了,一看,也就30出头。
中国医生和非洲医护人员依依惜别。连晃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