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大学时在公交车上看见路边一个卖菜老农掏手机,当时觉得相当“酷”。不必说十年前,即便是几年前,手机在中国也还没有普及到人手一部。不过,您可能不知道,单向收费却已走过漫漫十年上下“求索”的历程。据《人民日报》相关背景资料透露,1997年5月,原邮电部拟订的单向收费方案上报国家计委后由于各种因素而搁浅,从此揭开了这场“诉求”的序幕。
2007年2月,“千树万树梨花开”,“单向收费”方案竟同时在广州、北京、西安几个大城市公布,一时间“单向”之声不绝于耳。但《中国经营报》评论指出:单向收费“失去了价格上的意义,它早就随着各种资费套餐来了,只不过是运营商没有明说或者是大多数人没注意罢了”。
还有人指出这“单向收费”,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单向,而是在消费者接受一定条件、受到一定限制后的“接听免费”。本报2月2日报道:此次广东移动、联通推出的新套餐,本地接听免费了,在外地接听还得收钱。同样,北京移动的“畅听”前提,是一个月至少花99块钱。
尽管有心人详细算出可以得到的优惠,尽管我们也都上过学,但我们还是不能彻底弄懂优惠的具体数值。优惠的条件上充满了“多少多少分钟”之类的限定,那么我们以后打电话时,是不是得拿块秒表,还要拿个“记账本”,这样才能拿到那“最低”多少钱一分钟的优惠。《人民日报》引用消费者的话说:“要想弄清楚各种套餐的真实资费价格,就像学奥数,一看就晕。”
不过《通信世界》在评论中说,此次单向之变“更大意义在于政府导向的转变”。信息产业部日前明确表示支持、推进单向收费,这可能是我们对真正单向期盼和信心的所在吧。(新华每日电讯编辑:林晓蔚、渠宏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