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堡在1879年出版的社会讽刺小说《红房间》虽然使他一举成名,但也给他惹下了大麻烦,加之后来发表的《瑞典人民》、《新国家》和《瑞典的经历和冒险》等讽刺性小说让他招致嘲骂,以至他无法在国内存身,只得离开瑞典,漂泊到国外。
斯特林堡桀骜不驯的性格、处处与社会发生激烈冲突的际遇、一生都在变化和碰撞着的思想和情绪,他经历过的短期的精神失常和“地域危机”,都可以“预见性”地在他的小说代表作《红房间》里窥见一斑。《红房间》发表于1879年,是瑞典文学史中一部开创性的作品,刚一出版就引起轰动,半年之内连续出了四版,以后又无数次重印,瑞典最大的报纸开始用“天才”来形容斯特林堡。
《红房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年轻的富商子弟阿尔维德·法尔克出于理想主义的热情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和官场前途,一心要在自己喜爱的艺术创作上有所建树,要为普通的社会民众做事。小说以当时斯德哥尔摩文人麇集的伯恩斯饭店的红房间包间为中心地点,法尔克时常与一群年轻的诗人、演员、画家等文艺青年聚在这里开怀畅饮,因而《红房间》的副标题是“记艺术家们和作家们的生活”。
但这仅仅占小说内容的一小部分,甚至主人公法尔克也不占主导地位,而仅仅是一根把整部小说串连起来的主线。法尔克放弃官场之后为生活奔波,做过保险推销员,当过作家,做过记者。他接触社会愈深广就愈放弃理想主义,被迫朝激进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冷酷而严峻的现实的巨大压力下,他最后终于屈服,违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法尔克的好友,激进分子奥勒·蒙坦纽斯在山穷水尽之时投河自尽,以死明志,而法尔克则重返官场,在议会开幕之时,头戴羽饰礼帽,身着礼服,站在御座旁边的仪仗队里。他的双眼里仍然冒出怒火,因为他知道自己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这和作者的五幕历史剧《奥洛夫老师》中投身宗教改革,但在最后一刹那变节悔过,背叛了自己那走上火刑台的岳父的奥洛夫的经历十分相似。
小说以狄更斯的手法,对当时瑞典的政府议会、银行证券、慈善机构、新闻报业、剧院酒吧等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真实而深刻的描写,涉及众多的人物,如被点头哈腰的势利小人所包围的财大气粗的批发商,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从事慈善事业的贵妇人,貌似正经却又在伯恩斯饭店接客的妓女,自命清高却为饱餐一顿而玩弄手段、拍马逢迎的文人,假装和法尔克热恋、却为得到演出机会而在暗地里出卖色相的漂亮女演员……真可谓淋漓尽致的浮世绘。
难怪作家莫言说:“鲁迅是中国的斯特林堡。”而瑞典大使雍博瑞则反过来说:“斯特林堡是瑞典的鲁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