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小涛 万难)米钰林已成媒体报道的“熟人”:2004年起,作为四川维尼纶厂乙炔车间的一名工人,他揽下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争光贡献奖在内的各种荣誉。
盛名之后的老米近况如何呢?他又在忙些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近日来到川维厂再次探访。
一封信促建万吨乙炔炉
“1.5万吨级的乙炔炉今年内就要上马,目前正在加紧研制。”据老米透露,2005年,川维厂实施生产扩能,仅有初中文化的他承担起了乙炔炉扩能项目设计任务。按照他和同事的想法,是把年产7500吨的乙炔炉直接扩大两倍。
2005年,川维厂和国内某大学联合研制1.5万吨级的乙炔炉,老米所在的项目组忙了8个多月,于8月18日向厂部提交了论证报告。“满怀欣喜地交上去,得到的结果却是厂部不通过。”老米称,见大伙很焦急,他立即提笔上书厂长,建议从工厂实际出发,先研制1万吨的乙炔炉,再着手1.5万吨。
9月5日,厂里决定:上马1万吨级乙炔炉!
打破垄断唯一自主研发
在研制万吨乙炔炉的日子里,老米和同事跑遍了全国各地制造厂家,每个部件他都要亲自考察,不放过一颗螺栓。2006年5月,万吨乙炔炉如期安装;6月12日,乙炔炉正式投料试车,并一次投氧试车成功。
记者获悉,这是国内唯一自主研发的万吨级乙炔炉,打破了德国公司的垄断。有消息称,已有国内厂家引进这套设备,代价是8700万欧元。
十大杰出技能人才
本报热线 66099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