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2月3日电 记者李杰、曲昌荣报道:每到周二、周五晚上,河南省孟州市田丈村村民花明立就很兴奋:“山东师傅来教我们种蔬菜,看完天气预报就得往文化中心赶,去晚了就只有‘站票’了。”像田丈村一样,孟州273个建制村已全部建立文化中心。
孟州农村文化中心建设起步于上世纪末,每个村的文化中心都设有文娱室、图书室、健身室等。随着需求的变化,农民已经不满足于在文化中心“吹拉弹唱玩棋牌”。从去年开始,孟州市在继续发挥文化中心“文化娱农”作用的基础上,推出了“文化富农”培育当代新农民的举措。
借助农村党员教育工程的实施,孟州市建起“农民学校”,建立了定期学习、上课制度。依托村级文化中心,实施“红旗带动”计划,力争农村中青年党员干部3年内掌握1—2项致富技能;实施“巾帼致富”计划,到2010年使50%的留守妇女成为种养能手,20%的留守妇女实现非农转移;实施“农商培育”计划,组织好农村经纪人的经营培训;实施“阳光劳务”计划,使务工农民实现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实施“雏鹰争星”计划,组织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培训。
依托“科技网络村村通”工程,孟州在每个农村文化中心建立“网络教室”,配备了网络管理员。“网络教室”每天定时向村民开放,定期发布信息。该市农业部门将专家讲课稿输入科技网络,便于农民课后详细学习。吴寨村农民通过在文化中心上网查询,在全国元葱普遍滞销的情况下,全村500万公斤元葱全部售出,而且每公斤价格高出本地价格0.1元。
孟州发动市直单位对口帮扶,为农村文化中心捐资捐物捐图书,使全市农村文化中心藏书达到56万余册,拥有器乐体育器材10万余件,村村建成科技阅报栏。孟州抽调农、林、牧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组成专家讲师团,定期在各村文化中心巡回讲课。据统计,每月专家进村至少2次,听课群众达20万人。他们还建立“乡土人才资源库”,为这些人才登记造册,统一管理,并出台奖励、激励办法,为各村“土秀才”提供优良“土壤”。
几年来,孟州依托文化中心培育当代新农民取得初步成效。在近3年的焦作市农村文化活动中,孟州农民的节目多次获奖。全市30万农业人口,从事特色种养、商贸流通和“半工半农”人口13.5万,还有1.5万“劳务大军”分布在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10多个国家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20多个城市。2006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31元,同比增幅高达20.6%。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