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的黄牛很“牛”,宾县的经济更“牛”。近日,记者到宾县采访,了解到宾县人对经济一路攀升的走势满怀信心。宾县,几年前还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经济发展滞后。经过几年来全县上下的不懈努力,宾县已成为一块远近闻名的经济发展热土。
大踏步迈上工业强县之路
宾县经济持续走高的强大推动力来自宾西经济开发区为龙头的日益壮大的宾县工业。经济开发区是宾县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只“绩优股”。
在前不久举行的长春大成集团“大玉米”项目落户宾西开发区签约仪式上,记者了解到,宾西开发区已引进超千万元项目60余个,全县累计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万项目133个,项目总投资21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350亿元,税金超30亿元。
经过2002年夏那场宾县何去何从的大讨论,宾县人摸准了工业强县的突破口。同年9月,宾西经济开发区从零起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累计投资4亿元,夯实了宾西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年成规模”的设想。在开发区优越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招商政策、优质的服务理念、高效灵活的机制和优良宽松的发展环境吸引下,博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长春大成集团、浙江海运集团、山东禹王集团、四海数控集团等多家大项目及龙头企业的落户和牵动,使宾县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加工、木制品加工、建材加工、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并呈规模化、集群式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
截至到2006年末,宾县的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16.5亿元,比2002年增加68.8亿元,年均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4.6亿元,税金1.7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2%和32.6%。而宾西开发区占全县引进项目总数的46%,总投资87.9亿元,已投产企业23个,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6亿元,税金1亿元。四年里工业增加值实现31.4亿元,四年净增19.1亿元,年均增长26.4%。工业的抬头,使宾县的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38.1:31.9:30.0调整到目前的28.3:40.9:30.8。以宾西开发区为龙头的宾县工业已成为支撑宾县经济迅速崛起的脊梁。
构建农牧产品大基地
随着大豆深加工企业乐能生物公司、禹王集团、哈尔滨鼎丰肉牛公司等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先后入驻与影响,宾县确定了“构建农牧产品大基地”的战略目标,农村经济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富民产业、创税产业、特色产业异军突起。
种植业和养殖业实现了“主辅换位”,农业生产正由传统种植业主导型向特色种植业和畜牧业主导型转变,初步形成了肉牛、两高大豆、万寿菊、烤烟等农业产业链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2006年3月,宾县出台了扶持肉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肉牛产业发展环境更加宽松,群众发展肉牛产业的热情高涨,肉牛产业发展逐步走上快车道。他们组建了肉牛产业领导小组,强有力地推进肉牛产业发展,肉牛饲养量和肉牛品质再创新高。一年来,发展存栏肉牛5头以上的专业户达2568户,百头牛场500个,年冻配改良肉牛近5万头。肉牛小区及标准化建设已取得实效。2006年新建存栏超1000头的肉牛小区17个,各乡镇新建存栏超千头肉牛小区达到14个,建筑面积达到4.7万平方米。目前已进区的养殖户89户。规模养牛专业户发展到4000个,年出栏百头牛的育肥场发展到500处。养殖户和宾西牛业公司对接合作有序推进。
截至2006年底,全县各类畜禽专业场(户)发展到10400个,畜禽专业场(户)占全县总农户的比例达到10%。养猪专业户发展到3500个,千头猪场25处。养禽专业户发展到1940个,万只鸡场达到25个。特种养殖专业户发展到960个。全县肉牛存栏达到29.4万头,年出栏达到11.2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20.8%、34.16%。生猪饲养量达到64万头,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8.8%。禽类饲养量达到950万只,与2003年底相比增长15.85%。禽蛋达到2.9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5.77万吨,与2003年底相比分别增长11.5%、52%。
2006年农业总产值实现41.6亿元,比2002年增长26.1%,年均增长6%。粮食总产量由2002年的13.2亿斤提高到2006年的14.5亿斤。效益农业和特色农业迅速发展,两高大豆、烤烟、杞柳等绿优特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10万亩,实现产值5.4亿元,比2002年增长192.8%。全面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0个,绿色有机标识达到6个。
随着农村经济的活跃,劳务经济也有了新的生机,四年来,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年均劳务收入5.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比2002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做大旅游业引发多业连动
以二龙山、长寿山旅游度假区为主的旅游业一直是宾县经济棋盘上一颗耀眼的棋子。近几年,宾县县委、县政府提出将旅游文章做大,实现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总量不断扩大,结构明显改善。
全县以二龙山为龙头的景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四年间,旅游基础设施由弱到强,接待服务设施由少到多,由低档到高档,景区的品位日益提高,旅游收入逐年攀升。四年累计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亿元,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产业。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二龙山风景区为龙头,以长寿国家森林公园和香炉山森林公园为两翼,大顶山、大青山和高丽帽子山等为补充的旅游业综合发展格局。
四年来,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相关系列产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和金融、信息、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私营企业达到350户,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187户,非公有制经济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9%,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杠杆和牵动作用。(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