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钟黛玲)蒋女士是个缝纫的好手,年轻时就能用老式缝纫机做出很多花样。快过年了,她想用缝纫机做些自己喜欢的玩艺,可却找不到一部老式的缝纫机。
经本报2月3日报道后,20多位市民来电表示想转让缝纫机给蒋女士,甚至愿意赠送给她。
蒋女士说,见报后,热心读者有的打来电话,有的直接找到她家里表示愿意转让缝纫机。“人与人就是靠缘分。”蒋女士说:“记者给了我一大串联系电话,我偏偏选中了最后一个电话号码,没想到,电话一打就找到了我要的缝纫机。”
这台“闽江牌”缝纫机有20多个年头了,原主人是邱女士,她看到报道后,就和老伴商量着要把它送给蒋女士。电话联系后,邱女士和蒋女士一见如故,坚决要把缝纫机送给蒋女士,还帮蒋女士把缝纫机抬到她家里。两人互留了电话,蒋女士打算在搬新家时邀请邱女士一家前来做客。
读者吴阿姨也说,看到蒋女士的经历,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这代人对这‘三大件’很有感情。她家里也有一台”华南牌“缝纫机,当时是用单位发的票,花100多元买的,也有20多个年头了。
吴阿姨是上世纪70年代结的婚,但到了80年代才有了这台缝纫机,因而特别珍惜。当时她曾报名参加裁缝培训班,一个月培训费8元,她上课还认真地做笔记,课后就对着书和笔记,边看边缝。吴阿姨说,现在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很少用这台缝纫机,而孩子们又不懂得用,希望它找到新主人,更好地发挥它的用处。
家住海沧的郑先生也有台缝纫机,他也表示想将它送给蒋女士。几天来不断有热心人来电,蒋女士深受感动。新年快到了,她希望按照内蒙古人的习俗,把心中的哈达献给热心帮助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