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价。近年来,包括广东省在内的全国大、中、小学校中师生自杀、群体暴力等伤害生命事件屡有发生。在今年广东“两会”上,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辅导,尤其是加强生命伦理教育成了一个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话题。
生命伦理教育的缺失令人忧虑。
生命必须被敬畏、被关爱、被欣赏、被尊重。人的生命至高无上,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并维系着其他人的生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强调的往往是一种“成功教育”,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还有许多比成功、成才远为重要的东西,比如说对生命与爱的认知,一个人胸中有爱、温柔、悲悯的火种,才能照亮自己的同时也温暖了别人,才能在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爱惜他人的生命。在不少国家,生命教育是孩子出生后就必须开始的一门终生教育课程。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未成年人的心理素质与生命认知问题同样不容忽略。去年,深圳出台和实施了《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所有中小学设立心理教师岗位;搭建心理咨询辅导平台,建起了“心灵蓝天”学生心理咨询网站;举办了中学生“生命与责任”演讲比赛,并得到了省教育厅发文推广。这些举措,无疑将进一步引导未成年人懂得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懂得珍惜生命和美好的青春年华。
但是仅仅这些还不够。毕竟,成年人世界与未成年人世界并非两个完全隔离的空间。未成年人对生命、对世界的认识是在成年人的影响下形成的,所谓言传身教,我们不能脱离成年人的言行来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命教育”。打量一下自己,事实上,正是发生在一些成年人身上的对生命的漠视,潜移默化地给未成年人形成了这方面的心理影响。此外,社会上一些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心灵侵蚀也值得我们正视,比如在一些宣扬暴力的网络游戏和从国外进口的卡通片中,人即使被打成烂泥后,仍然可以复活,正因为在游戏或卡通片中消灭一个生命像删除一个符号一样简单,他们可能也会用同样冷漠的眼神打量现实中的血肉生命:那只是游戏中的一个符号而已。
生命伦理是一种最高的也是最基本的伦理。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尽快补上生命伦理教育这一课,让未成年人恢复对“生命”这个词温热、柔软的感觉,体会到生命动人的气息,恐怕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持续努力。(见A1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