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位于南京白下区四条巷的李鸿章祠堂一间西厢房突发火灾,住祠堂旁的一家三口居民为防止火势蔓延,将房门踹开一盆接一盆地灭火。最后,大火在消防队员及时赶到后被扑灭,并未对文物造成破坏。
大火险毁西厢房
下午两点,在四条巷77—1号的院子里,记者七拐八绕才找到了失火的地方,消防员正用水龙扑救。据周围居民称,失火的房子是当年祠堂的西厢房,除了潮湿的墙壁和地面外,大火并没有留下什么影响。
事发后,几名工人将部分的厢房窗户用三合板钉上。现场一名负责人称,这是为防止再出什么意外,而刚刚的火灾就很有可能是附近小孩玩鞭炮不小心从窗户掉落到屋内引燃大火的。住在离失火的房间不足5米的王师傅一家,是火灾的发现者,也是在第一时间参与灭火的。王师傅告诉记者,这个西厢房一共有4间房,他们一家三口住在西厢房的最东边,其他3间是一家单位的仓库,里面堆放的都是杂物。失火的房间是西厢房最西边的一间房,刚开始王师傅的儿子闻到了一股木炭燃烧的味道,检查才发现是西边房里面着火了,就赶紧喊救火。王家三口迅速扑救,失火屋子的房门是锁住的,王师傅一脚就将门踹开后发现,火是从堆放椅子的地方开始烧起来的。王师傅的爱人一盆接一盆接自来水往房里泼,直到消防队赶到,另一位姓张的民工帮助舀水扑火,但四五米高的房顶上的火仍然没法扑灭。幸亏消防队员很快赶到。
四周尽是商住房
知情者说,烧起来的是建于1901年的李鸿章祠堂。可如今,这个历时百年的建筑群早没有了昔日的气派,不仅古建筑本身破败凌乱,而且祠堂沿四条巷、文昌巷全是密密麻麻的门面房,其中包括数家洗头房、浴足屋。在火灾现场,记者听到不少围观者议论,住在四条巷的一位赵姓中年妇女说,早在1983年,这李鸿章祠堂就成为区级文保单位,现在更是市级重点文保单位。听上年纪的人说,这座祠堂系慈禧拨款所建,建造十分讲究,厅堂里的柱子、横梁上刻着不少精美的雕刻,甚至大殿内每根柱子顶端还有一个镏金菩萨雕塑。“但不知为什么,这座李公祠周围建筑群早就没形了。”两边的厢房和中间的享殿已经被拆光,荷花池早已被填,墙头瓦片摇摇欲坠。记者现场还注意到,南京市人民政府1992年3月立了个“李鸿章祠堂”的碑,但在破败的建筑群中,大大小小的民宅夹在其中,据了解,起码有100多户人家、十多家单位在此或住或办公,被大火烧掉的那间房子据知情者称是一个单位的仓库。“这些单位租赁、转租房屋,文物法规也管不了?”赵女士发出这样的疑问。
“李公祠”理当保护
南大有关历史学家认为,虽然对其历史影响的评价臧否不一,但晚清著名政治家李鸿章无疑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中国人之一,其祠堂应该得到理所当然的保护乃至重视。李鸿章曾在南京任两江总督,并在南京开学堂、建工厂,推广洋务运动,南京晨光厂的前身就是李鸿章在宁所设的金陵机器局;保护这座“李公祠”意义相当不一般。
本报记者 裴 睿 曹卢杰 范晓林
(报料人: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