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制晚报报道
上台是教授,下台是富豪。在高档写字楼里开董事会,与在三尺讲台上讲课,感觉一定很不一样。而有的人却每天都在两种不同的场地穿梭。他们,就是人们所谓的“教授富豪”。
2007年1月,某点评老师的网站上发布了“中国教授富豪排行榜”。
此榜一出,迅速在各大论坛上转贴发布,众多网友纷纷热议,对教授富豪的现象褒贬不一,各有看法。
投奔富豪教授“钱途”无量
“那些大学教授既教书又开公司,时间怎么分配得过来?报考他们的研究生能学到东西吗?”署名Maggyi的网友发出这样的疑问。这种角色的错乱也许只有那些“教授企业家们”最为清楚。彭剑锋,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阅企业家无数,但学生的掌声是最让他满足。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董事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师从厉以宁教授,当年凭借自己的学识走上经商之路。
网友Maggyi的话题引起众网友的热议。有位网友引经据典道:“古有‘落草为寇,逼上梁山成好汉’,今有人穷受困‘投入名师富豪门下,前(钱)途自然不可限量!’”
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广州某著名高校的一些师生。多数学生还是希望自己的教授能专心授课。他们认为,教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而开设公司似乎有点不务正业。
如何平衡教授与商人两个角色
如果要同时承担教授与商人这两个角色,平衡的艺术又该如何掌握?对此,记者采访了其中一位“教授富豪”厉军,曙光公司总裁,中科院兼职教授。
从2001年起,历军开始在中科院计算机所带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计算机体系结构。“一方面,这些年我们花了不小的代价,在技术、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同时也可以为公司和计算机所储备人才。”
中科院的很多研究生都是“直博”,博士生往往研究的领域更加高、精、尖,而公司的研发却更为市场化。历军给自己学生的规划是,一年半的时间在曙光的研究室,一年半的时间在计算机所。“这样,他们在保持对最新技术领悟力的同时,还知道如何做出让用户满意的产品。”
让学生参与第一线的研发,历军认为“不仅能给公司和所里带来价值,对他个人也很有益处。”这种导师的工作,也让历军在时间上分配合理。“以前的研发工作,我有兴趣、有时间就去,现在为了指导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多参与。”
双重身份的“教授富豪”受欢迎
不过,在时下的中国社会,一批“教授富豪”正在诞生的现象,却不能一概予以否定,而且恰恰相反,这一现象总体而言还是一个积极的社会现象,它至少客观上反映了“知识经济”在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身为一个知识分子,能够通过自己的知识赚取财富利国利民利己。他们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早已深恶痛绝之。在记者走访的学生中,也有部分人表示教授下海经商早已不足为奇。准备报考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小林就是“富豪教授”的“拥护者”,“现在的导师同时承担教授与商人这两个角色,本来就没什么好非议的,相对来说,我更加喜欢有实战经验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