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屠知力摄
2月7日14时20分,上海黄浦江近南浦大桥东北侧水域。随着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一声令下:“银锄”轮开始整体起浮!至此,经过交通部上海打捞局施工人员45个昼夜奋战,这艘万吨巨轮在沉入江底68天后,重见天日,比预定计划提前一周。这是建国以来黄浦江上最大的一艘沉船打捞。
据工程总指挥张洪林介绍,10多天前,工程人员就开始使用数台水下吸泥沙泵和高压空气提升管同时为船舱24小时不间断吸泥,为“银锄”轮“减肥”近3000吨,大大减轻了水下起吊重量。
“在江底打千斤洞,这些千斤洞是从船底泥层中穿过的一个个直径3—4米的隧道”,负责此次打捞的总工程师徐志成介绍,“这些隧道都是由潜水员潜入20多米深水黑泥中一步一步向前掘出的。”
因一个千斤洞可能会由几根钢缆共同穿过,在千斤洞打穿后,30道钢缆就顺着11道千斤洞穿过了船底。据了解,30道钢缆纵向均匀地分布于全船各点。起浮时,这些钢缆兜住船底,像网罩一样将“银锄”轮捞起,以保护好船舶。
至截稿时,“银锄”轮起浮高度为3米左右,打捞取得初步成功。预计8日上午,主甲板以上部位将全部现出江面。
从这次历时60多天的沉船事件中,折射出我国造船业和打捞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值得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的打捞事业遭遇平时“可有可无”,一旦出事后难以迅速及时解决的尴尬局面。这其中既有船舶保险、沉船责任等制度的不完善,也有打捞设备投入不足的因素。而目前我国修船资源匮乏,小型船舶修造状况也亟待改变。
有关专家指出,随着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一旦长江口发生类似万吨轮甚至十万吨级以上轮的沉船事故,就会阻碍航道,如果短时间内不能尽早排除,势必影响长江与外海的货运,给沿岸各地发展带来重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