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月7日,上海打捞及海事部门对沉没在黄浦江的万吨巨轮“银锄”号实施起浮,由于整个船头的淤泥和水比预见的要多,原定于16时整体打捞起浮的计划未能实现。2006年12月2日,“银锄”号自沉入黄浦江,该区域航道较窄,水流湍急,流速每秒达到了1.8米,来往船只频繁,打捞工作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
上海打捞及海事部门开始对沉没在黄浦江的万吨轮实施起浮。中新社发 汤彦俊 摄 |
“银锄”号出水计划夭折
通讯员 赵国财 实习生 曹金玲 早报记者 臧鸣
庞大的身躯未能全部露出水面,主甲板一半在水面外,一半在水面下,汩汩冒出的水花显示出水下的作业正在进行着。昨天13时38分,在沉入江底60多天后,万吨巨轮“银锄”号的船身终于离开水底。然而,由于整个船头的淤泥和水比预见的要多,原定于16时整体打捞起浮的计划还是未能实现。
截至昨晚记者发稿时,打捞人员仍在进行24小时作业,主要进行排水和清除淤泥的工作,至于“银锄”号出水时间目前尚不能确定。
打捞篇 现场边起浮边清除油污
10:00
长20米、宽8米的800吨浮筒和长17米、宽7米的500吨巨型浮筒,千吨级浮吊船“勇士”号、2500吨级大型浮吊船“大力号”挂满钢缆,将“银锄”号团团围住。“银锄”号船头由千吨级浮吊船“勇士”号挂上两道钢缆,船体中部绑好两对800吨浮筒,共挂钢缆12道,船体前后部分别绑有两对和一对500吨浮筒,共挂钢缆12道,船尾由“大力”号殿后,挂4道钢缆起吊。
13:20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乘坐的“海特1006”巡逻艇靠近“银锄”号,此时,原停在“银锄”号内侧的3000吨自航打捞船“沪救捞3号”已腾出位置,声势浩大的“银锄”号起浮作业开始。由于“银锄”轮存有60多立方米的燃、润油料,打捞期间必须采取防止油污污染黄浦江的措施。上海海事局昨日在现场布设围油栏,打捞现场部署专业的清污力量,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污染器材,专业清污队及时采用喷洒消油剂等有效措施,清除所有油污。
13:38
“银锄”号离开水底,处于半漂浮的状态,靠近浦东一侧的两个浮筒在江中若隐若现,沉船船体侧面约一米高黑乎乎的淤泥显示出沉船已被拉出一定的距离。
14:20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在黄浦江浦东一侧的瑞科船务公司码头前沿现场看到,在海事部门的监管下,起浮过程中,禁止长度100米以上船舶进入黄浦江作业水域外,实行作业水域单程交通,江上仍然航船如流。
14:28
水面下时不时地往上翻腾起水花,据现场打捞人员解释,由于灌满水的浮筒被施工人员压气排水后,空气膨胀出来了。
15:00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潜水员正用水枪将沉船左舷舱里的淤泥冲出来。
16:00
沉船的主甲板出水,侧面冒着水花,但并不见主甲板完全露出水面,打捞进展缓慢。
[1][2][下一页] |
(责任编辑: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