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上午浮筒已经充气 预计下午整体出水
沉船原因将随银锄号浮出水面
按照预定方案,15000吨的银锄号今天将整体出水。此时,距离它沉没已整整70天。这一次上海史上最大的打捞工程背后,有着怎样故事?
【最新进展】
银锄号预计今天下午开始出水
上午10点,整个作业现场已围起白色围油栏。“救捞3”让开了“银锄”号靠岸的泊位。两条浮吊船的钢缆,都已固定在沉船上。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油污泄漏情况,有关各船上都在尝试消防水龙是否通畅。
预计下午1点30分,“银锄”开始出水。选择这个时间,和黄浦江的潮水起落直接有关。整个过程中,海事部门巡逻艇随时待命。
45天,银锄号打捞的漫长谈判
银锄号沉了,沉在南浦大桥边上,黄浦江主航道外围,海事部门会同打捞部门,第一时间召集船东和瑞科船务,商量打捞事宜,这一谈就是19天。
沉船之后,陆惠明他们的办公室就挪到了岸上,瑞克临时腾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他们的办公室,与瑞科船务的办公室,就是楼上楼下,可两方的人互相见了面,很少说话。
那些天里,董家渡海事处几乎成了陆惠明每天必去的地方。银锄号的打捞方案很快就草拟出来,可1600多万的打捞费用该由谁出,怎么出,金色海岸疏浚公司和瑞科船务对此一直谈不拢。按照相关规定,打捞合同必须由船东和打捞部门签署,可陆惠明他们认为,沉船完全是船厂的责任事故,船厂不出钱,就不捞船。
银锄号没有保险,陆惠明的解释是,修船、改造的周期特别长,一般保险公司都不受理,所以,保险都是开船之后再买。陆惠明还认为,轮船送到瑞科来修,他们应该投保工程险,可他们没有保,现在出了事故也无法理赔。最后,在海事部门的斡旋下,瑞科船务同意先行支付500万,金色海岸疏浚公司终于在打捞合同上签了字。这一天是12月21日。
12月25日,上海打捞局的两条打捞船进场,银锄打捞工作正式开始。陆惠明开始看到了希望。沪救捞三号就停在码头边,陆惠明、周行法他们,几乎每天都要上去看一看。虽然从水面上看不出潜水员的工作进展,但每天去看还是让他心里踏实。
12月25日傍晚,潜水员第一次下水进行外围探摸;1月6日凌晨,第一个千斤洞打穿。1月16日,第一对500吨浮筒被安放在10号千斤洞内;2月5日,两艘浮吊船进场。这些打捞过程中的时间节点,陆惠明都记得清清楚楚。
攻打千斤洞出现困难,潜水员心急,比潜水员更心急的是陆惠明,还有岸上那间临时办公室里的大小船东们,毕竟,水里泡着的,是他们的家当。2月5日“大力号”浮吊进场时,几个人都跑到码头上去看,那时,他们的脚步比过去的2个月,都要轻松一些。他们告诉记者,2月7日,他们将守候在码头上,直至银锄号最后出水。
陆惠明告诉记者,轮船出水之后,他们还是会让瑞科船务继续修理,在他们这里出的事,就让他们负责到底。
[1][2][下一页] |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