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父包二奶的王静应否做精神鉴定
今日安报 济南女大学生王静自建“反包二奶”网站,揭露父亲王志华“包养”李翠莲一事有了最新进展。定陶县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王静构成侮辱罪,判处管制两年,并在判决生效后五日内删除其开办的“父亲不如西门庆”网站、“反包二奶”网页上所有侮辱李翠莲的文章。
法院的一审判决显示,这一在网上轰轰烈烈地传播了很久的事件有了一个初步的结果。对许多“看客”来说,这个结果显然是出乎意料的。支持王静的人不免会有感慨,认为王静“很冤”。王静更会疑惑,自己的父亲包了二奶,为何自己反而被判有罪?但是,她不知道,包二奶是不犯罪的,侮辱人格是犯罪的,包二奶的证据是不好找的,而在网站上骂人的证据是很好抓的。
王静也知道,自己在网上的文章会成为她犯罪的证据,但是她并没有去销毁这些证据。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是她太“自信”了。
王静在一年多时间内的种种举动显示,她可能有精神疾病。难道她不怕犯罪吗?从以下的几个事实,可以看出王静的精神是有问题的——
在央视的报道中有一个画面:
王静炒菜的时候,发现窗台上有蚂蚁,她马上扔下锅铲,将菜倒掉,严厉指责她母亲没有搞好卫生,说“这饭没法吃了”,最后拒绝吃饭。
王静在自己的网站上选用的几张图片也让人触目惊心:左上角的醒目位置用了一张“一个小人吊死在树上”的图,旁边又是一张“一只猫坐着叼起一只老鼠”的图。
王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宁毁爸爸的前途,不毁这个家。”就是说,如果达不到目的,她宁肯毁掉对方。
由此可以看出,王静全部行为的心理基础和心理模式与公众不同,与社会格格不入。我们是否可以据此推测:王静的心理健康有问题?
实际上,王静不明白法律对包二奶是不管的,包二奶的证据也是不好取得的。社会对包二奶以及事实性重婚等危险的趋势,基本没有“刹车”的手段。道德和舆论的谴责,毕竟缺乏约束力。
笔者以为,如果将重婚罪从自诉案件调整为公诉案件,将包二奶引入自诉案件,让司法机关介入,那将有利于受害方权利的维护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但是,目前来看这还是不可能的。
笔者建议,王静是否在上诉时提出做精神鉴定? 刘俊锋(媒体从业者)来源:今日安报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