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现实事例:
其一,某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毕业生。在学校其间参与大学社团,曾去四川水灾区考察过,回到学校后为灾区募捐。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也没啥意思”。
其二,某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
其三,学院范围的社团数量多则一百多,少则几十个;大学范围的社团数量多则数百,少则百八十个。但是名存实亡的占多数。运行好的有效果有影响力的大概10%左右;个别的社团创立半年上下就自然消失了。
其四,社团创立者满腔热忱;长期参与者数量不多;多数参加者是出于玩乐;有些参与者是逃避学习压力。等等情况。
其五,多数社团管理松散,随意性大。
其六,多数社团成立之初有非常完好的〈〈章程〉〉以及〈〈活动计划〉〉等,但是在执行中渐渐地已不成体统。
第二,大学社团是很好的实践载体,是社会组织的缩影,也可以叫做微型社会。社会上有多少行业门类和组织机构,就能创办出多少种大学社团。大学生在大学社团里,几乎能够得到全方位的磨砺和提升。走上社会时,就会自然地迁移运用到职场中。但是前提是真正彻底地参与进去。
第三,要像经营企业那样经营大学社团,才会有极佳收获。具体参考方式如下。
1,社团类别最好与社会行业门类以及组织机构相对应,尤其是社会支柱行业门类,国计民生行业门类;
2,社团倡导创立者,需要全方位设计社团的创立,发展,壮大等问题。要像经营“常青”企业那样经营“常青”社团;
3,社团创立者,不论是什么专业背景,均需收集研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的经营思想,观念,方式,模式,战略,战术等问题;
4,起草相关文件,比如章程,管理制度,人岗设置等等;
5,招聘社团核心成员,效仿企业的招聘流程;
6,社团内训,包括社团宗旨,工作流程,团队建设,组织机构,岗位述职等等;
7,发布校园社团广告,影响公众,寻找目标客户群;
8,开展社团具体业务。诸如讲座,培训,论坛,公益活动,社会调查,支持教育,扶持贫困,等等,根据社团具体定位设计;
9,社团常规管理问题;
10,社团活动经费问题;
11,社团顾问机构。最好有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学校所在区域的社会知名人士的加入,成立社团专家顾问小组;
12,培养接班人。大三大四的学生领导要培养大一大二的学生,如此循环往复;
13,结交和使用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以便扩大社团影响;
14,可贵的是持之以恒;
15,要做“实事”,以小见大。不大,不虚,不空;
16,用严谨规范教化团队,用事实业绩影响公众;
17,加强社团的运营监督省察;
第四,大学社团并非时髦,大学社团并非好玩。创办和参与大学社团,也并非是凑热闹。需要把“社团”当作“社会”,需要把“学场”当作“职场”。需要自我“寓教于乐”,要“玩”也要“玩”出个水准来,也要“玩”出个本领来,“玩”出个名堂来,“玩”出个“职业人”的风采来!!!
社团不是虚度光阴的地方,社团不是逃避压力的地方。社团是练兵“沙盘”,社团是第二课堂[社会是第一课堂;教室是第三课堂。从实践角度看是这样;从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角度看,教室是第一课堂。切不可为了实践而实践,抛开教室课堂,抛开主学业去搞社会实践,大可不必。比尔盖茨只有一个,不可机械模仿]。
大学生在读大学期间,要珍惜读大学的机会,珍惜时间成本,珍惜青春成本。重要的是要使用好大学的资源,包括专家教授的智力资源,图书资源,电子图书资源,文化积淀资源,同学智力资源,大学便于学习的环境资源,各种实践平台资源,大学本身与外界交流的信息资源,等等。不可在“象牙塔”里读死书死读书;也不可浪漫逍遥一时,祸害遗恨一生!
我们需要警觉与省察,有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带着清晰的社会定位和职场意识,去创办和加入社团组织,一能为撰写简历和求职信提供素材,二能增加经验提升能力,三能自我教育锤炼自身核心竞争力,四能成为步入社会的“助跑器”。
请同学们创办和加入大学社团吧!要像经营企业那样经营大学社团-它是你的最好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