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南农民揣90万读清华大学总裁班
文/驻京记者柳建云
连日来,家住河南农村的刘洪兵显得有些疲倦,突如其来的从中央至地方铺天盖地的媒体关注,让这个地处偏远山村的宣传干事有些“受宠若惊”,这一切的关注,都出于他们村的数十位村民与清华大学之间的一段“不解之缘”。
这23个农民,平均年龄四十多岁,他们怀揣90多万元,或乘飞机,或开着轿车来到京城,走进了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上起了CEO总裁班。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不惜血本高价求学呢,他们又是如何支付如此昂贵的学费呢?记者对该村的负责人之一——河南禹州磨街乡大涧村负责人之一陈海昌进行了专访。
“要上就上最好的大学”
大涧村于2004年组建了河南省禹州市大涧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目前该集团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受益于村办企业,去年,大涧村1800名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200元。大涧村也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记者(以下简称记):以前你们有无进过大学学习?
陈海昌(以下简称陈):这算是第二次,2004年,我们花了八万元把河南财经学院的教授请到村里,在村里的大礼堂给120多名村民上了一年的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的课程。2005年初,我们正式从河南财经学院毕业。
记:为什么想到找大学学习?
陈:再不学习我们就要落后了。目前我们的村办企业——大涧集团已初具规模,过去我们比较依赖煤炭等地下资源,但地下资源总有一天会挖完,企业不向高科技转型迟早要走下坡路。
记:什么时候萌生了上清华的想法?
陈:清华在全国排第一。我们觉得,要学就学最好的,2004年二、三月,村委书记王振昌到过清华学习,回来后告诉我们那里有最好的教授,当时我就很想去,河南的教授,知道的没有清华的教授多。
记:你们过去听过很多名教授讲课?
陈:在电视、光盘材料上看过,村里常常组织集中学习,就放这些市面上能买到的学习光盘。我们觉得,这些课很有用,能解决我们碰到的问题。
“学费花了90万不心疼”
记:你们一共去了几批?
陈:加上最近去的这一批2个人,总共3批。第一批算是王书记一个人。第二批去了23个,大部分去清华大学,2005年11月去的,去年4月毕业。粗算结果,第二批23个人,仅学费花了90万元左右。
课程安排每个月一次,每次上两天课,上完当月的课我们就回到村里工作,去的农民同时又都是企业管理者,企业要运作不能没人管,只能分批去。
记:这就意味着你们每月都要往返一趟京城和村里?
陈:是的,我们基本上都是坐飞机往返,有的自己开车过去,还比较方便。
记:仅学费就花费90万元,心疼吗?
陈:不心疼,现在村里企业做大了,遇到很多问题过去根本无从下手,学好了管理,能挣回无数个90万元。
记:去学习的人员是怎么选拔的?
陈:都是企业管理层骨干人员,第二批23名干部,包括我在内有11名村干部,13名村办企业管理人员。
记:这些人的文化程度如何?
陈:高中以下文化层次的占多数,大专的没有几个,我们毕竟是农民,比方我就是初中程度,村里文化程度最高的就是王书记,MBA毕业。
记:参加清华的总裁班对学历提升有帮助吗?
陈:有的,我们了解过,今年4月,从总裁班结业的学生,有能力的可以直接攻读MBA,拿硕士学位。我们已经有几个年轻骨干递交了攻读MBA的申请了。
“怕错了难堪不敢回答提问”
记:去之前,有没想过要是教授讲的听不懂怎么办?
陈:确实担心过,但王书记交代过,必须得听懂,听不懂也必须坐在那听,十句能用上一句,也算是进步。后来确实也遇到听不懂的课,比如网络管理课,我们都听不懂,回来以后,找了好久资料,慢慢领会才有点明白。
记:花这么多钱,听不懂不是很亏?
陈:我们专门了解过,因为是这个总裁研修班讲的是企业管理,面向的是已经有企业管理经验的人员,而不是讲一些看不懂的公式,这恰恰跟我们对口,而且我们也知道都是我们熟悉的教授给我们上课。市面上有很多这些教授的书籍,就是看了以后觉得对口才决定上清华听课。
记:第一趟迈进清华的感觉如何?
陈:只能说非常非常激动,我心想,我们农民竟然能上清华,这可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以前做梦都没敢想过上清华。
记:上课第一天的感觉如何?
陈:心里还是紧张,但我们都很认真地听,第一节课,老师讲得很细致,常常拿案例举例讲,很容易理解,大家都听懂了。
记:在随后的学习中,有没有跟教授在课堂上互动?
陈:教授常有提问,但我们同去的村民们从没主动回答过。我们很紧张,也很害羞,最主要还是怕答错了,难堪。
记:跟你们一起上课的都是什么人?
陈:CEO总裁班,来的都是知名企业的老总级人物。
记:他们知道你们是农民吗?
陈:不知道,我们想自己是农村来的,不好意思,怕被小看了,所以一直都没有吭声。平时我们穿着西装革履的,也很像大老板,别人根本看不出来。
记:他们如果主动来打招呼呢?
陈:其实大家都很忙,放学后,大家都着急地走了。几次遇到主动过来交流的,我们通常就简单地说我们是哪个企业的,不会提我们从农村来,最多换个名片就好了,不会交流太多,怕被瞧不起。
“以后一定要多认识同学”
记:没想过主动交流,也许还能创造商机?
陈:一直没想过跟他们交流,不过现在后悔了,这次一定要认识同学。现在我们村企业的产值将近2.7亿,应该说我们在规模和管理上都具有一定能力。我们回来后总结过,觉得多认识一些企业管理者,也许能创造出合作的机会。
记:农民直接走进清华象牙塔,会有很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你怎么看待?
陈:我的体会是,不懂就要学,不学肯定要落后,当然这一切都要有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