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朱玲实习生李维佳)针对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的现实,马景娅等15名代表向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议案,实施名校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名校有限性导致择校现象
马景娅等代表认为,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不断加大,教育行政部门也不断地加强和改善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学校设施,优化学校环境,增加师资力量。
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师资薄弱学校就读,学校生源堪忧,致使政府投入的大量教育资源闲置。与此同时,名校压力过大,班级人数过多,教学效果、质量都难以保证,一些家长抱怨名校教师的人文关怀不够,作业批得不够认真,课堂活动难以实施……
代表们认为,究其本质,是“名校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了这个社会问题。
名校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
代表们建议,实施名校工程,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一是实行“名校”分校工程,把那些群众不认可的薄弱学校进行更名、重组,变成“名校”的“分校”。利用传统名牌学校在多年办学中所积淀形成的品牌、声誉、师资、管理等有形和无形资产,从而实现这种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是实现师资流通,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行师资力量均衡调整。让名校的名教师进分校任教,分校也就是原薄弱学校的教师到名校任教,调整率要达到30%以上,并建立这种长效机制,每三到五年交流一次,为教师之间学习交流搭建更多平台,促进整个教师队伍优化。
三是对名校学生进行分流,根据地理位置劝说离分校近的学生就近上学,这样名校学生在校活动空间增大,减轻了教师、学校压力;同时,分校的教育资源也得到合理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