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是站着回家的,这次还能坐上‘共青团号’,真是特别高兴。”从安徽省安庆市来京打工的方先生说。
2月9日凌晨,随着第一声车轮撞击铁轨的清脆声响,开往合肥的A35次临客从北京西站驶出,载着满满一车人回家团圆的梦,开始了18个小时的旅程。
春运头3天,全国铁路就发送旅客973.3万人次,加开临时客车1256列,临客投入数量创下历年之最。在众多临客车次中,冠名“共青团号”的A35次临客因为乘务员全部由北京铁路局各级单位的专兼职团干部组成,而显得与众不同。
尽管是绿皮车,但“共青团号”临客列车内的桌、椅、车窗、洗脸池都焕然一新,列车员们身穿笔挺的深蓝色制服,披着“京铁青年为您服务”的红色绶带。一跨入车厢,就让人感到一种节日的气氛。
午夜12时刚过,“共青团号”迎来了第一批乘客。巨大的人流顿时包围了各节车厢的登车口。“请您出示车票”、“小心脚下”,查票员细心地提醒每位旅客,让他们注意安全、快速上车。车厢内,急于寻找座位的乘客和大大小小的行李将狭小的空间堵了个水泄不通。“大家不要着急,都有座”、“来,我帮您”,乘务员一边微笑着安抚刚上车的旅客,一边帮他们安置行李。很快,车内就变得井然有序。
火车刚开出不到3个小时,列车员潘晓艳就收到一名山东籍打工青年写来的感谢信。巴掌大的纸片上工整地写着:“青年服务员们对待乘客像对待亲人一样,他们帮我把行李搬到行李架上,又几次把水送到我手里,使我提前享受到了春节的快乐。”
这趟列车集中了北京铁路局各基层单位不少精兵强将。京藏车队的列车长刘杨,2月7日刚从京藏线上下来,8日就赶到“共青团号”报到,担任指导车长。石家庄电力机务段内燃机车司机呼建昌,多年前曾烧过牵引蒸汽机的大锅炉,这次他被抽调来负责维护13车厢的供暖锅炉。在他的照看下,车厢内始终充满暖意。
列车上,还有位特别的大学生志愿者,19岁的河北师范大学大一学生马聪玲。尽管列车服务工作比她想象的要复杂许多,但列车员们热情随和的指导和照顾,让她感到十分亲切。一路上,她跟着打开水、卖货,忙前忙后,着实体验了一把春运服务。
凌晨2时30分,旅客们早已进入梦乡,休班的乘务员们吃完热乎乎的乘务饭陆续回去休息,只剩下餐车员工们还在收拾桌子和餐具。虽然总是忙碌到最后,但餐车员工们觉得和年轻人一起,大家都聊得来,干起活来也挺开心的。
为了这次“共青团号”临客的顺利开行,早在3个月前,北京铁路局团委就开始精心筹备。
2006年11月13日,经过近1个星期时间的数百个电话的反复联络,北京铁路局团委的王恒终于放下心来。全局67个基层单位,要从中抽调出115人,本是件十分繁琐的工作。然而让王恒没想到的是,沟通过程进展得相当顺利。很多基层单位在用人紧张的情况下,仍选派出最优秀的青年骨干参与此次“共青团号”临客的服务工作。很快,名单就确定下来。
1月9~11日,这些来自北京铁路局各基层单位的专兼职团干部们,在北京接受了为期3天的封闭式培训。由于今年抽调的人员中,兼职团干部占到了60%以上,很多年轻人第一次“从幕后走上前台”,参加跑车。这样的经历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
杨光是唐山站新入路的大学生,被抽调来担任此次“共青团号”的列车员。原先,他总感觉列车员工作就是打扫卫生、查车票、开车门之类的活儿。培训学习后,他才了解到这份工作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简单。连给旅客倒水这样的小事,也要先接过杯子,水量不能超过半杯,才能避免车厢晃动时不会烫伤旅客。经过系统的乘务、安全和消防知识培训,这些专兼职团干部都顺利取得了上岗合格证书。
根据往年的经验,春运期间从北京前往温州的客流量比较大,因此初定“共青团号”的车次是北京—温州的L205/6次旅客列车。就在2月6日下午,北京铁路局团委突然接到这趟临客改发合肥的电报。
从接到列车开行电报,到组织人员、重新印制列车时刻表、安排列车整备,离正式发车只剩下56个小时了。大量的临时调整工作虽然紧急而繁重,但由于团委工作人员先期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因此一切都忙碌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共青团号”列车长崔玲报到时刚结婚没几天,本来单位批了她18天婚假,但为了一线工作,她还是舍弃了新婚的浪漫和闲暇,扛起了列车长的重担。临出发时,崔玲自己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回来,但丈夫对她说:“等你回来我去接你。”
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服务团队中,这样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还有许多。为了让更多在外工作、求学的乘客能按时回家,与亲人们团聚,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铁路青年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义务坚守在春运最紧张艰苦的第一线。
“年轻人的热情和敬业精神让人感动!”北京铁路局团委副书记金伟表示,“共青团号”临客是团组织融入铁路企业中心工作的一个有形载体,也是青年团员树立形象、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我们将努力让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使团的工作服务企业、服务青年的宗旨落到实处。”本报北京2月9日电
照片:2月9日凌晨,“共青团号”列车乘务员引导刚上车的乘客有序就座。本报记者谢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