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粉、辣椒油、孜然、大料这些调料很多都出自家庭式黑作坊,而粉肠、干肠等肉灌制品也产自民宅,表面光鲜的松花蛋肠、鸡蛋肠都是用各种香精和添加剂制成。9日上午,记者跟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联合组成的检查组对哈市道外区、呼兰区三个黑食品加工点进行取缔。
调味品产自民宅
10时许,记者随同执法人员来到了道外区化工头道街的一处调味品黑加工点。该加工点位于居民楼的一楼,窗户和大门全部紧闭,而且拉着窗帘。经过执法人员前后十多分钟敲门,才有一名衣衫褴褛的中年妇女出来开门。一进门,便可以闻到满屋子的调料味,在厨房、阳台、卧室甚至卫生间到处都堆着加工的包装箱、塑料袋。一台简陋的封口机就摆在卧室的书柜上。在阳台上,堆放着还没有装袋的辣椒油,而用来榨辣椒油的油桶都堆放在狭窄的卫生间内。
记者在其生产的成品花椒面、红油辣子包装袋上看到,厂址各不相同,红油辣子的厂址为“山东省泰达调味食品厂”,而花椒面的产地为“黑龙江省泰达调味品加工厂”。
在该黑加工点的前面还有一个库房,大料、芝麻、木耳等各种原料都随便堆放在地上,而用来研磨花椒面的粉碎机被放进了地沟里。
据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介绍,食品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加工人员健康证,以及原料、成品的检验报告,但该加工点没有任何手续。这些调味品一般都销往道外南极批发市场,而哈市很多超市的调味品供货商都来自南极批发市场,这样就造成了黑加工点的调味品流入大超市。执法人员当场对该加工点的各种调料的成品、半成品进行了查封。
病死猪肉加工肉灌制品
11时许,记者随同执法人员来到了呼兰区原野村六队的一个肉灌制品黑加工点。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平房里,记者一进门便看到两盆灌制好的粉肠放在地上,而在另一侧,还放着待加工的一盆肉馅和未煮熟的粉肠。
据一位加工人员介绍,他们加工的粉肠、干肠都是销往呼兰区中医医院对面的香巴佬熟食店的,他们店里有营业执照,但加工点没有。在平房的对面有一处狭窄的库房,里面堆满了猪肉、鸭肉、鸡爪、鸡雏等原料。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些猪肉颜色发紫,从外观看就可以分辨出是病死猪肉,而用其加工出来的干肠颜色更深,如果人吃了这种灌制品,很容易被传染各种疾病。
据该加工点一位负责人介绍,那些鸡鸭肉是熟食店放在这里寄存的原料。他们每天只为熟食店加工十公斤左右的粉肠、干肠。
随后,记者来到了销售这些肉灌制品的香巴佬熟食店,发现在店面牌匾两侧赫然写着“哈肉联专卖”字样,来自黑加工点的肉灌制品摇身一变就成了名牌食品。执法人员对该加工点生产的不合格产品也进行了封存。
鸡蛋肠加了香精添加剂
12时许,在呼兰区伟光村佳凤副食品加工部,记者一进门便看到上百箱的鸡蛋肠和松花蛋肠堆在库房门口,而沿着库房进去,便有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鼻而来。简陋的加工车间内,地上流淌着污水,用来蒸煮蛋肠的大锅还冒着刺鼻的热气。
记者随同执法人员进入加工车间看到,鸡蛋肠的原料都是散发着臭气的黄水,橙黄颜色都是由色素勾兑出来的,鸡蛋肠加工现场却看不到一个鸡蛋。车间的一旁还堆放着各种香精和添加剂。
而这些鸡蛋肠和松花蛋肠用简易的塑料包装灌装后,直接扔进大锅中蒸煮。执法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加工点用来包装蛋肠的塑料袋都不是可食用的包装,而塑料包装经过加热之后,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用了这样的蛋肠对人体的危害很大。
据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呼兰区稽查大队负责人介绍,这些鸡蛋肠都是用水和色素、香精勾兑的。执法人员在1月下旬曾经要求该加工厂限期整改,而在整改期间,该加工点还在继续违规生产。虽然该加工点有卫生许可证,但其生产过程完全不符合要求,不仅卫生条件不达标,而且没有任何销售记录。
在现场,执法人员要求其停产整顿,对该加工点生产的200余箱产品进行了查封。现场检测人员对该加工点生产的产品进行了抽样,待检测结果出来之后进行下一步处理。
(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