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传来全国各地两会的消息,让人感受到了新春的气息,反映出社会民主风气日浓,大众民主意识增强的景况。
今年春来早。新华社记者发自各地两会的数百条消息,让人感受到了新春的气息,感受到各地谋求发展的蓬勃生机和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
从上海市的代表、委员建言“职工收入应与经济增长同步”,到湖北省政府“承诺十件实事九件涉农”;从黑龙江省政协委员提出医院应该“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围着病人转”,到浙江省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大学生失业保障机制”;还有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呼吁“从源头上治理药价问题”,重庆市人大代表提出“高科技应从‘庙堂’走向百姓”、江苏省人大代表建议“高速公路长假不收费”等等,无不显现出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迫切的心情。而且这样的内容,占据了地方两会消息的三分之一以上,足见全社会对民生、民情前所未有的关注高度。
甘肃省政协委员提出“价格听证要先过审计关”,湖南省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人大通过、开门整顿的消息,以及海南省政协委员批评“不少提案的办复流于形式”,浙江省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建议“有效规范和控制政府举债建设行为”等等,则反映出社会民主风气日浓,大众民主意识增强的景况。
两会代表、委员缺席会议一类的信息过去是秘而不宣的,“不足为外人道也”。今年海南省两会有代表缺席,记者不仅发了消息,还撰写了评论,明确指为“失职”。广东省人大代表对当地开征城乡建设用地使用费明确表示出怀疑和担心其可行性、科学性。还有福州市政协会议,首次邀请市民旁听全会,许多地方为代表、委员开通博客这样履职的新方式,都凸显了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向民众开放、向社会开放,渐成风尚、渐成常态。
“和谐”一词去年以来成了高频热词,今年已融入到各地两会的内容之中。比如京、津两地的两会上,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论起区域经济协作的话题。而浙江省人大代表建议“垄断行业进人须阳光招考”,山西省人大代表提出“要不占耕地建设新农村”等,都可以看出“和谐”的实际价值和深入人心。
关注民生、畅通民意、扩大开放、建设和谐,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正是我们国家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当代中国向世界展示“民主、进步、开放、文明、友好”形象的生动写照。
新华社2月11日“新华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