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春节,在穷乡僻壤、寻常巷陌,送爱心送温暖的身影渐渐多了起来。关注民生,关注普通百姓的基本需求,无疑成了冬日里最为暖人的话题。
更实实在在的关怀,并不仅止于临近节庆给困难群众的拜年与慰问。
在日前召开的江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负责同志有一番话,说得让人动容:“我们都是工农子弟,如果你父母的医药费报销不了,退休金拿不到,作为子女,你心里是什么滋味?”他强调,财力增加了,就要向群众倾斜(见2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版)。江西省今年将从新增财力中拿出44亿元,为群众办52件最关心最需要办的实事。
作为还不算发达的中部省份江西,仍能将新增财力向群众倾斜。与其说是实力使然,还不如说是态度使然。
2004年以后的这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财税增长也水涨船高。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预计将达3.9万亿元,而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为35423.38亿元,财政超预算收入在3000亿元以上。尽管我们仍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较之改革开放之初,已经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能否让更多百姓、在更多领域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加的财力,能否真正向群众倾斜?
在这方面,中央政府开了个好头。2004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郑重宣布,在五年内逐步减免农业税。当时,一位经常就中国发展问题建言献策的著名经济学家曾断言,中国的财力还不够富裕,无法向农民、农业和农村倾斜。可中央政府仍毅然决然作出这项举世瞩目的决策。今年,国家还要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免去全部学杂费,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民孩子,政府还提供免费的书本和住宿。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发展要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更要惠及全体人民。但是在发展和民生这两个执政主题上,如何协调好,如何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向民生倾斜,恐怕对很多领导同志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比如江西的决策者虽深知:“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地位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的财政‘蛋糕’还不大,需要我们办的事还很多……”但依然坚持“要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
如此充满人文关怀的声音,无疑是送给基层百姓最好的年礼。人们更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
更多《人民时评》请登录人民网www.peopl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