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符耀彩通讯员陈飞)最近,新进农场29队被称为“告状专业户”的许修海来到农场“上访”,对着该场场长罗铁瑛激动地说,我今天算是最后一次“上访”,你们场领导帮我一家排了难解了忧,农场干部作风的转变给我们群众带来了实惠!
原来,许修海因年纪偏大,队里一时无适当岗位安排工作,他妻子身体有病,无法安排上岗,他经常挂着一个“要工作、要吃饭”的牌子到农场上访。
该场场长罗铁瑛对记者说,对群众有诚心才有责任,近两年来,农场坚持热心化解群众矛盾,共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00多件。
农场把解决民生问题当作干部转变作风的开发“盲点”。他们迈开双脚,走访困难家庭。收集到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100多宗,有不少是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首先,场里出台了相关规章制度,解决机关中突出存在的对群众不热心、不负责任和形式主义等问题。
农场领导了解到全场有30多个残疾人,场里把他们当作职工看待,因人而异,分别帮扶。除了节假日慰问外,每人每月均发给困难生活补助费,从原来每月40元提高到70元。对于双脚残疾不能行走的,全部配上轮椅;有就业能力而待岗的残疾人,农场采取有偿投资办法,给予一定资金扶助这些困难群体发展养牛、养猪等,然后用牛粪、猪粪来偿还。
前段时间农场推进各项改革,分流下岗一部分人,加上待业人员,共有200多名职工、群众遭遇就业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农场按总体规划兴建一条商业街,需要开通一条2.5公里长的公路,但遇到100多户群众拆迁难,并且还引发了多起上访事件。此事历经三任主管领导都无法解决。农场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出台相关规定:商业街让利于群众,优先安排本场职工,尤其是优惠照顾本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此举大受群众欢迎,加上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100多户群众基本自愿拆迁。2.5公里长的公路开通后,该场又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投资兴建了一个1500多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不仅安排了本场大部分下岗、待岗职工和群众就业,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产品物流,成为琼中地区较繁荣的农贸市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