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是高医生看着长大的,你可以看看每张处方单,只有10元左右”,一位黄女士告诉记者。
高医生就是著名的儿科专家,中医院主任医师高树彬,他已从医20多年。并不是她的孩子特别幸运,记者了解到,去年整整一年,高树彬看了7000多个病人,每张处方单平均只有15元左右。
我女儿受够了抗生素
黄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太难养了,可能是因为剖腹产的缘故,呼吸道特别弱。我把厦门的好医生都找遍了”
黄女士说,女儿几乎一个月就要感冒一次,每次都是发高烧,咳嗽,而且持续时间很长,让她心力交瘁。
她说,慕名找过一位儿科主任医师,但她发现,这位医生每次至少要开两类药,一类是抗生素,一类就是抗病毒的。头孢、新博林和阿奇霉素,时间长了,小孩就有了耐药性,吃了压不下去。
因为女儿的病时常发作,她又找了其他专家,想了各种办法,甚至注射过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药物来提升免疫力。还是没有任何起色。
孩子像咳嗽机器,他说没事
孩子3岁时她找到了中医院的高树彬主任。每回去他的专家门诊看。第一次,高医生只给开了5元的药,后来开到8元多,到现在也只有10元多。孩子有次发烧到39.5度,像个咳嗽机器咳个不停,她吓坏了。可高医生还是只开了一点中药,给小孩捏了捏背,按了按头。他说:“没事,咳嗽虽然厉害,但都在嗓子的浅表部位,不深入。只是感冒。不过按周期,还得再烧两天。”
小孩又一次逃避了抗生素,她不敢相信,“恐怕要住院吧!”她做足了准备。但过了两天,孩子果然退烧。
她和高医师无亲无故,又没有任何医院的亲属。孩子病情一有变化,她就打高医生的电话:“不好意思,我小孩又有问题。”高医师说:“没关系,你说。”医院的同事都说他是个很严肃的人,有点怕他。但病人却觉得他太容易接近了,几乎是有求必应。
有的医生过度依靠仪器
他每周3次专家门诊,每次约看60多个病人,常常从早上看到下午2点多。很多病人之所以找他,就是因为他下药轻、疗效好,且轻易不开抗生素。
他说,没有西医之前,孩子的病不是照样能看吗?对于中医来说,看感冒只要抓住几点,根据不同的体质:寒、热调整药物,另外就根据身体的虚实,还有因时因地制宜。
其实现在大多数西医也都开中药,比如双黄连等等,但他们同时又开西药。实际上,中医就该用中医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西医就该用西医的思维来思考。尽量不要在思维上去混合。现在的医生过度依靠物理、化学的仪器检查,忽视了体检和其他诊疗手段,忽略了个人经验的积累。
和以前相比,儿科疾病轻多了
中医有很多诊疗手段,很多人不钻研了,包括小儿推拿等等。他却对中医儿科传统手段很感兴趣。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能从他那里免费学上几招对付孩子的拿捏手段。
他解释自己开药轻的另外一个客观原因:现在预防医学发达,很多疾病都使用疫苗来进行预防,使得原来儿科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以前相比,疾病轻多了。儿科本来用药很轻,加上中药价格本身也低廉。而西医药品本身比较贵,新药出得快,以前红霉素就是一线药品,现在动辄用抗生素,价格也就上去了。但是作为一个儿科医师,应始终记住儿科的名言:小儿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在用药上注意“邪气未除正以伤,可怜嫩草不耐霜”。小儿的诊疗上应慎之又慎。
丹、膏、丸、散会逐步恢复
高医生介绍,服用汤药其实只是中医治疗的一部分。其实古代儿科中中药的品种很多,包括丹、膏、丸、散等成药。现在的中医医生开汤药多,其煎煮和服用较麻烦,所以病人的接受程度就有问题。因为有些丹、膏、丸、散的制作过程繁琐,加上药品现行管理制度的影响,这些剂型的药物的继承和开发较少,也逐渐减少了使用。
他说,目前《中医药法》正在制定中,相信有许多传统的剂型会逐步恢复和发展。至于这些年出了问题的一些中药制剂,他说不是出现在传统制剂上,而是现代制剂。比如鱼腥草等静脉剂型,其实,传统中医剂型是以口服、外用为主,没有静脉给药的。记者林小红通讯员 张代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