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淮安洪泽湖大堤与南京明城墙一起被列入我国申请“世遗”项目储备库。但是去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世遗”预备名录残酷地打破了洪泽湖的申遗梦。昨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披露了《环洪泽湖地区文化遗产调查报告》,洪泽湖将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主持这项调研课题的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环洪泽湖地区曾是苏北地区繁华之地,但在洪泽湖形成的漫长过程中,有多座城镇淹入湖底,其中包括古徐国所在的徐县故城、汉代已经立县的富陵县城、睢陵县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里泗州城、古临淮镇、洪泽镇、安河镇、渎头镇、十八里河镇等。
2006年8月到2007年1月,调查人员发现多处古城址、古河道、古堤坝、古代石刻文字和图像、古寺庙遗址及古代传说等,这些发现大都指向了洪泽湖地区的水利与农业。 大量吉祥图案现身大堤
贺云翱透露,本次考察发现了大批古代石刻文字和石刻图像。调查人员发现了明清时期泗州知州郭承修堤刻石;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筑堤刻石;标明大堤所在位置或名称的如石工头、石工尾、三交、四交等铭文;标明参与大堤施工的凿石工人姓名如宋三元、王小二、王士、吉祥等以及郭、黄、雷、林等数十个姓氏名称刻石等。图像类刻石包括“莲笙三级”(喻“连升三级”)、“马上蜂(封)猴(侯)”、“一锭(定)如意”、“丹凤朝阳”、“一笙(生)如意”等以及刻有“普庆安澜”、“万古安澜”、“金堤永固”、“永固平安”等吉祥文字并配以不同祥瑞图案的刻石。
经研究人员初步统计,此次发现的石刻文字和图案可以分为工程施工记录铭刻、吉祥文字及图案、动物图案、宗教图案以及纪念性文字等,具有非常高的价值,都体现了农业水利文化的特色。 “世遗”失败转冲“农遗”
贺云翱表示,在去年公布的我国申报“世遗”项目预备名录中,洪泽湖大堤最终落选。洪泽湖的最新考古发现使得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世界遗产———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参加调查的专家们认为,环洪泽湖地区保存的相关遗产类型构成了一个体系复杂内涵博大的农业及水利遗产系统。尤为珍贵的是,这一古代遗产系统至今依然还发挥储水、灌溉等“活态”的形式,这完全符合联合国农业文化遗产的要求。据本次田野考察的领队、南大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透露,他们与淮安市文化局、洪泽湖博物馆、宿迁市文管办协商后,将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链接 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从2002年起,联合国粮农组织(FA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开始启动设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也被称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属于世界遗产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