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率先在安徽探索试行的安徽太岛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林权流转”改革方式,在为安徽林业产权改革带来了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各种议论。究竟什么是“林权流转”?“林权流转”是否是解决我国“三林”(林区、林农、林业)问题根本途径?“林权流转”能否形成投资者和林农、企业和政府带来“三赢”的局面?为此,记者专门对安徽太岛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实地的采访。
太岛农林“四宜”营林的产业化模式
造纸需要木材,我国又是木材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要解决这个矛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只有走林纸一体化的道路。以产业形式发展工业人工林,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天然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通过造纸业与林业的有机结合,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造纸业提供原料,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实现造纸业和林业的共同发展。
2003年6月,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文件,文件特别提出“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城镇居民等都可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也是基于这样的一个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并进的可持续战略发展思路,作为以农林综合开发、医药、造纸、矿业开发、房地产等主导产业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安徽太岛集团,于2003年6月,投资1200万元,正式组建了安徽太岛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优质速生林研发、种植、科技服务和中药材GAP生产等农林综合开发,实施被称之为安徽最大的林纸一体化的“中国太岛农林科技产业园”工程项目。
他们按照“以林促纸,以纸养林”的模式,以太岛农林科技催生太岛淮河纸业;以太岛淮河纸业带动林业综合开发产业链,以林业综合开发产业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路,通过营造50万亩杨树丰产原料林基地和30万亩薄荷、板蓝根等中药材套种基地为基础,进一步形成15万吨化学机制木浆,配套年产30万吨高级印刷造纸和年产4000吨薄荷油等中药材的林纸药一体化新的产业格局。
通过集约化、高科技、企业化的方式,以市场需求和市场收益为动力,有效调整基地农村的产业结构,为中国农林产业成为高效富民产业,探索出一条“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合则合、宜盟则盟”的快速扩大农林发展空间的产业化模式新路子,得到了广大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以及投资合作者的欢迎和好评。
安徽太岛集团董事长张彦对记者说:“民营企业参与造林不是一帆风顺的事,要让乡镇干部和农民理解和信任,并保证他们的利益,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仅阜阳地区每年就有150万亩的造林任务。我们和农民算了两笔账,一亩地一年种两季粮食即小麦和大豆,除去各种投入,每亩只有500元的收益。如果遇到自然灾害,可能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如果把土地承租给公司造林再返承包,并套种薄荷等中药材,每亩收益都在1000元以上。农民心里有杆秤,通过算账,确实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实惠,这造林的积极性怎么能不高呢?”
2004年5月15日,太岛农林科技公司正在运作的“林纸一体化”和“薄荷产业化”项目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为安徽省“861”行动计划,2005年1月28日,作为“林纸一体化”项目中的前期工程———安徽太岛50万亩杨树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批准为全国重点项目,2005年12月15日,50万亩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基地项目已由安徽省林业厅批准立项,2006年2月,安徽太岛林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建设项目被安徽省政府列为“十一五”林业建设四大重点项目之一。
截至目前,太岛农林已有林场林管区22个,500亩以上的苗圃基地3个,已建成自有林地6.2万亩,合作林11.2万亩,已初步构成自有林、合作林为主的速生林基地建设的基本框架。
对于张彦和太岛集团对国土绿化的贡献,2005年12月30日,国家林业局、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和全国工商联授予张彦董事长“全国光彩国土绿化贡献奖”,并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接见。
太岛农林“林权流转”的市场化运作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国家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积极培养活立木市场,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调动经营者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这一文件充分表明,中国林业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林业改革又必须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只有林权流转,才能使中国林业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之路,也才能够实现由国家造林向社会化造林的转变,从而实现由政府投资造林向市场化投资造林的转变。
为着力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尽快形成50万亩速丰林原料基地,太岛农林公司根据中央9号文件的精神以及最近国家出台的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将企业资源转化成资本、扩大再生产,林木长成后公司作为纸浆原料收购投资者的林木,盘活资金存量,公司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以“林权流转”的方式寻求合作者。
作为“绿色期货”,我国目前的“林权流转”还处在探索试行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能否保证投资者的权益和利益,引起了一些媒体的质疑和争议。对此,张彦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既然是投资,就有风险,但我们认为,通过‘林权流转’,可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首先,公司的‘林权流转’主要是4年以上树龄的林木,受自然气候影响林木产量的几率很小,同时我们栽种的是欧美系速生杨,多个品种混合栽植,有效遏制病虫害的传播。其次,公司是安徽最大的民营农林企业,有着造林、育林和护林一条龙营林队伍,和农林科研机构和林业管理部门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在技术、管理上有着充分的保障。第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的5年至10年中,我国的木材需求量将从2005年的7000万立方米,上升到1.3亿立方米。当太岛淮河纸业2008年开工后,自我消化的工业原料林越来越大。因此,市场供不应求,不大可能出现卖不出去或价格走低的风险。”
记者随同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在太岛农林安徽肥东、阜阳、亳州一些县市的林场调研时实际测量,其中速生杨最粗胸径已长至20cm,最细的胸径都在12cm-16cm左右。林业部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根据目前长势,若8年为一个轮伐期,下一个2-4年的林木生长速度较快,无特殊情况(不可抗拒自然灾害因素),活立木蓄积量均可达到15立方米左右。记者还专门采访了已获得林权证的投资合作者,他们认为太岛农林的“林权流转”是公开透明的、是规范的、是负责任的,真正做到“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规范发展“林权流转”
近几年来,投资林业在国内风起云涌,方兴未艾,其间,不乏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借投资林业为名,诈取钱财之实;有的无公司执照、无批准项目、无投资资金,到处招摇撞骗,这样不仅严重阻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隐含着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也引起了各级政府的担心和不安。
记者在采访中,一些业界人士和主管部门认为,“林权流转”尚属改革探索之中,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因噎废食;既要鼓励发展,又要加强规范监管。
其一,进行林权流转,必须是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的林木和林地使用权,且流转的林权所涉及的受益处置与分配、经营主体与经营关系、经营范围与经营时限等方面不得存在争议。否则就不能林权流转。同时要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林权流转做到程序合法,操作到位,合同规范,手续完备。
其二,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权流转机制,适应投资林业和林权流转快速发展形势需求,要按照不改变集体林地所有权,不改变林地用途和“合法、自愿、公开、诚信”的原则,抓紧制定林权流转规范性文件,对林权流转的范围、方式、程序、合同内容、林权登记、收益监管、奖惩措施等做出具体规定。
其三,加快建立健全林权流转社会化服务体系,抓紧建立活立木交易市场,林权服务中心或林权要素市场等多种形式的林权流转社会化服务平台,形成县、乡、村一体化互动互联网络。要抓紧建立健全林权流转评估服务组织,尽快形成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规范体系。
其四,政府有关部门要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对于规范操作、经营实力强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在政策、舆论、生存环境上给予支持,鼓励他们做大做强。(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袁泉)
来源:
中安在线 日期:2月14日编辑: 高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