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2月14日电(记者孟昭丽)经过两个多月对福州市三坊七巷现有住户进行入户式文化普查,首部《三坊七巷文化调查报告》2月14日出炉。
这份调查报告收集了三坊七巷许多珍贵的文化资料、口头传说及史实,同时用照片记录了许多现存的文化资料,如家谱、名人家画、对联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占地40公顷,拥有268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为了保护古文物,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于2006年12月启动,总投资预计达30亿元。
2006年9月,福州市文联组织部分专家、文史工作者和福州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和中文系的部分师生,组成了三坊七巷文化挖掘工作小组,走进三坊七巷各个街巷,挖掘整理书本文字之外留存在民间记忆中的三坊七巷。
目前,工作小组人员共走访了三坊七巷内138处重点保护建筑,采访了190多个个体访谈对象,其中在调查报告中登记了90处重点保护文物建筑,记录了许多访谈对象的资料和访谈内容。
“三坊七巷主体建筑虽然完成于明清时期,但幸运的是许多名人后代和年迈的老人对三坊七巷的文化和传说有着深刻的记忆。通过实地访问和考察,我们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资料。”福州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说。
专家主为,此次调查报告的出炉,为保护和修复三坊七巷提供了许多历史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