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的落马,至少引发了两场地震似的连锁反应:一是引发社会公众对药监体系公信力的普遍质疑,二是引发大批医药企业因此“落难”或者惶惶不可终日地如坐针毡。从日前举行的全国加强食品药品整治和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吴仪副总理痛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存在的漏洞的话语之间,我们似乎嗅到了一点医药监管部门与某些医药行业的美好蜜月期已告结束的讯息。
郑筱萸案首先冲击的是政府监管部门的权威与公正,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公信力。对于代表国家公权力的监管部门来说,公信力就是自己的生命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的是一个热闹而红火的食品药品市场,这里面涉及到企业利益与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等。按照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在理想条件下,人们都是首先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这里的“理想条件”其实就是失去监管的权力,监管本身就是权力,可如果只有监管别人的权力没有被监管的压力,任何人做出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公众利益之上的事,是不会让人意外的。监管很可能会因为利益的不正常分配而失灵,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纪委对党委的监督,监察对行政的监督,人大对政府的监督等等,可这些监督一般都比较宏观笼统,在代表国家公权力的行政审批权等细节监督上还有重大缺失。药品的审批流程公开内容不够,以及专家内审的制度,给了郑筱萸们暗箱操作的机会,通不通得过,多长时间通过,全部由他们钦定。所以,在每年审批的上万种新药中出现大量改包装、换剂型的所谓新药的背后,都有权钱置换的影子。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假如没有有缝的问题蛋,市场也就不会有苍蝇。逐利虽然是商人的本性,但选择正当逐利还是选择非正当逐利,是由这个市场目前的业态所决定的。有权力寻租者就会有权力租用者,当商人发现他们苦苦追求的最低成本不是花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开发、研制能造福广大民众身体健康的什么新药,而是去找寻像郑筱萸这类权力寻租者时,“跑部钱进”成为一道京城景观就不足为奇;当官商完成一次权力寻租的合谋,彼此成为同一棵树上蚂蚱般的“利益关联者”时,民众的健康就变成了药品、食品的风险承担者乃至于牺牲者、受害者。当然,这个“有缝的蛋”也会有被人打破的一天,郑筱萸们的突然倒下,会让众苍蝇们手足无措。药监部门刮起的廉政风暴,吹倒了中国民营仿制药重镇海口药谷的两家“明星”制药企业普利和康力元,同时引发多家制药企业对自己的前景感到担忧,便是一个最好的明证。
生活离不开食品,健康离不开药品,监管部门承载的职责,实际上是公众对自身利益的保护权的托付,可如果监管失去监管,依然也会乱象丛生。貌似有序的监管之乱,甚至比无序的市场之乱造成的危害还大得多。正如吴仪副总理所言,药监局的中心任务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不是单纯强调“帮企业办事,促经济发展”。腐败最终会带来市场的高度疲软,据说目前国内市场上90%以上的药品都是仿制药,中国在新药的研发水平方面,与美国的差距至少在50年以上。所以,郑筱萸的落马,引发的应该是药监部门和医药企业的双重反思。我们希望,药监部门和一些医药企业的美好蜜月期早日结束;我们更希望,医药企业能转变运作方式,变危机为转机,把钱花在正道刀刃上,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产品改变彼此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