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翁若川
见到吴东良,是在他的草莓基地里。除了满眼的塑料大棚,基地内唯一的建筑就是一间只有三个房间的普通平房——有点简陋。但建德这个“草莓之乡”大部分的草莓新品种,却都是在这里走进农贸市场以及商场水果柜台的。
从1993年开始,吴东良种植草莓至今已整整13个年头了。当初为什么选择种植草莓?吴东良报了一组数据:种水稻,一亩地只能赚五六百块钱,种植草莓目前平均每亩就能赚1.3万块钱!而且,草莓头年9月份种下去,来年5月份就能收获了,时间短,收益大。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大棚草莓种植从原先的小“副业”变成了现在的大“产业”,成为建德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仅2005年,新品种种植面积就达到3000亩,按照亩均增收2000元来算,就使建德市莓农增收600万元!
论学历,吴东良仅仅是初中毕业,论职称,他也仅是农民助理技师,但他却是建德远近闻名的“土专家”,附近莓农有什么事情,首先想要找的人就是他,外地来建德学种草莓的人,首先找的也是他。而他也乐意为每一个上门咨询的人提供技术帮助。
“吴东良原先是个人名,现在可是成了名人了!”建德农技站的一位负责人笑着评价。吴东良目前是建德市草莓产业协会副会长,享受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的农村实用人才,获得了“杭州市杰出人才奖”。去年他还作为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参加了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邀请的北戴河休假活动。要知道,参加这次活动的农业专家、代表,全国加起来也就50个人,浙江省只有两人,而作为农村实用人才代表,他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
种了10多年草莓,吴东良给自己总结了成功的四条秘笈:营销眼光、精品路线、科学技术和扶持政策。
成功秘笈一
“埋头种地,抬头看路”
吴东良在建德种草莓,眼光却放在外面。吴东良说,“不掌握外面的市场和行情怎么行?”
开始种草莓不久,他就拿了4箱草莓,跑到江西、江苏等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上去卖。一圈走下来,却连一箱草莓都没卖掉。那时候,大部分人只是听说过草莓,却没吃过。在江西上饶,一些水果批发商甚至连草莓是什么都不知道。别人觉得丧气,他却很高兴:“这说明草莓的市场还很大!”
果然,通过寄卖等办法,才一两年工夫,建德的草莓就成功地打入了江西、南京、苏州等市场。近几年来,在吴东良的组织下,建德市共有4000多个莓农到广东、北京、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种植草莓,面积达1万亩,收入突破1个亿。
成功秘笈二
“散装的不如有包装的,有包装的不如有品牌的”
“种草莓,也要讲精品。”吴东良扳下他的第二根指头。品牌不是吹出来的,吴东良种草莓,首先挑选的品种就是品质最好的。上世纪90年代,他第一个引进的新品种“丰香”,就是看中了这个品种糖度高,口感好。目前,他大棚里的草莓品种“红颊”,不仅果形大、产量高、果色红艳、糖度高,而且少有畸形果,果实较硬,便于运输,每亩产值已经达到了1.5万元以上。而且大棚里还试验着好几个新品种!他种植的草莓新品种已经成了当地莓农的一个“风向标”。
“散装的比不过有包装的,有包装的比不过有品牌的。”常常跑市场的吴东良对这个定律深有体会。他给种植基地的草莓申请注册了“新安江”牌商标,2004年还评上了浙江省的名牌商标。目前,经过包装的一小箱品牌草莓可以卖到45元以上,而且还供不应求。
这几年,他的草莓还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两项认证,为进入商场和超市打开了“大门”。
成功秘笈三
“永远当个‘小学生’”
吴东良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专家,可他这个“专家”还真不是一天就炼成的。在吴东良背后提供帮助的人不少:除了基地工人,还有省里、市里农科院的专家,甚至普通的莓农。
种草莓,防病技术是关键。刚开始种草莓时,他就跑到省农科院园艺所,拜师学艺。2006年,参加北戴河休假活动时,吴东良分到一本与会专家的通讯联络手册。他如获至宝,立刻一页页在里面寻找植物病的防治专家。一查,乐了,浙江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不就是一位吗?于是,北戴河的7天里,除了睡觉,他都和陈剑平待在一起,聊的都是草莓病害防治技术。
“只要有关草莓的技术,我都愿意学!”吴东良不仅向专家学习,还向左邻右舍的莓农学习。刚引进新品种“丰香”时,试验田里经常长出畸形草莓,专家来了几趟也解决不了。村里有个莓农试着改人工授粉为蜜蜂授粉,结果克服了这个问题。吴东良知道后,立刻把蜜蜂“引”进自己大棚。
成功秘笈四
“好环境鼓励人才诞生”
2004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出台之后,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增强,特别是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措施,让吴东良干起活来更加舒畅了,“感觉有政府部门在给自己‘撑腰’了”。
吴东良说起“草莓”,很带着感情。他妻子说他,去北戴河这段时间里,正是草莓发病高峰期,每天吴东良都要给家里打上好几个电话,每次一定会问起草莓的情况,“那语气啊,就像在问自己儿子的事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