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等人中专毕业后多次找工作受挫,开始编写病毒程序。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逐步犯罪的心理轨迹。心理专家们对此作出了一番解读。
“李俊的这种行为,是由其破坏心理、畸形的价值观和侥幸心理共同影响造成的,这是典型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湖北警官学院犯罪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徐俊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徐俊文认为,在目前社会大发展中,贫富差距拉大,部分青少年存在一种破坏心理,“小到随地吐痰,大到杀人放火”。李俊在南方求职未果,自身价值未得到认可。而他多次尝试制毒,并未受到打击,从而产生了侥幸心理,这也让他胆子越来越大,“如果这次不查获,他可能还会造出影响力更大的病毒。”
中德心理研究院院长、资深心理研究专家李先富分析,社会和经济问题最终都会从心理上反映出来。李俊求职受挫的经历并不奇特,但是社会问题必然会导致心理变化。李先富认为“李俊现象”并非偶然,应引起社会重视。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妨碍了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有一技之长又缺少表达机会,就会以异化的途径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