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为显而易见的原因,春节申遗引起的后话颇多但是不论如何,“话语者”大都表达出一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忱,这是传统文化能在社会转型期继续保持应有的影响力的保证。而正是有了这个精神的基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民俗,我们才能够多尽一分责任。
致新年问候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的副所长薛正毅: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向江南时报《民意原声》版的工作人员、民意顾问和广大读者恭贺新春佳节。《民意原声》版自创立以来,坚持“平民视角、民本取向、官民互动”的办刊初衷与编辑思路,始终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广大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谨祝《民意原声》版越办越好,为“民意原声”不懈地鼓与呼。和风吹来万紫千红。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民意、重视民意、服务民意、凝心聚力建设同一个家园、共享改革发展稳定成果。
我的幸福观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教授李良玉:幸福是平凡的。疲倦的时候,做个甜美的梦是幸福的;干渴的时候,大口喝水是幸福的;惺忪的时候,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是幸福的。幸福是努力的,创造才有的希望、喜悦和成功,像空气一样弥漫,沁人心灵。幸福是分享的,它只存在于真诚、信任、亲情和爱心之中,自私、虚伪、贪婪、残忍与幸福无缘。幸福是点滴的,吝啬的,不会天天相伴,甚至没有哪怕一份完整的答案。
获得新资源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省人大代表、南师附小校长阎勤: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责任应该是传承民族文化,教育学生从小懂得尊老爱幼等中国传统的优良品质。我认为,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不应该成为一对矛盾,应该形成有机的整合。过分追求现代信息含量,而忽略了民族的、传统的文化,这是值得教育者反思的问题。譬如,现在的孩子都在强化外语教育,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过分强调外语,而忽略了本民族的语言或文化教育,甚至有弱化的趋势,这就值得我们深思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应该支持陈竟教授的申遗的倡导,弘扬本民族文化。对春节我是这样理解的,过去的春节可能人们更加注重和家人的团聚,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多元化,人们会更加注重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像我就觉得在与朋友的交流中,能够吸收新思路,获得新资源,春节也是信息交流的平台。
我的2006感言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光芒:2006年照例又发生了很多大事,什么易中天火了,什么新一轮超女横空出世了,什么美国要对伊朗开战了,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我们的眼球、时间、精力持续关注着、激动着或愤慨着,或许为此也有了不少的寄托。2006年我们每个人也许也做了很多大事,比如为工作殚精竭虑,为集体忍辱负重。到了年终静心想一想,突然发现我们被一干大事缠住了,那个自我、那个小我呢?其实,许多大事与“我”又有何干?再说,没有大事,后现代社会也会制造出层出不穷的大事来,要是追逐它们,可真是永无止境,直到彻底丧失自我。我的意思是说,在流行文化包围之中,有一个不流行的“自我”才是最重要的。
不需要一味怀旧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江苏省文联秘书长汪政:现在已经有了“保卫春节”的提法了。不管是作为文化,还是作为仪式与知识,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正在一年轻于一年。会不会有哪一天,春节将成为历史,不再于生活中去体验,而需要从书本和博物院去找寻了。当然,一味地怀旧与守成也解决不了问题,民俗不是一天形成的,春节也需要现代人注入新的内容。如何使传统节日融入当代正在考量我们现代人的智慧。
团聚最重要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南京工业大学法学教授刘小冰:一个民族能凝聚在一起的并不是语言、文字,它(春节)是一种文化。我们这个民族因这种文化具有很高的地位,春节是我们文化的几个亮点之一。我赞成春节申遗。其次,春节申遗是否成功,不是最重要的,不需要别的民族来赞成,只要我们能够坚守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再次,要很善意地看待春节形式和内容的变化,如“鞭炮之变”,关键是春节是家庭团聚在一起的日子,这很重要。
春节最具象征性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春节申遗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很有必要。春节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和保护传统文化,并得到世界的承认。春节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也是最大的节日,是最具中华民族象征性的节日。申遗成功,可以更好地保护春节,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申遗有利于和谐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叶南客:上次韩国对端午节进行申遗,就已经在国内引起不小的关注了。我觉得应该对春节进行申遗,这样可以更好地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形象的塑造和构建和谐社会非常有必要。
申遗应远离商业
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调研处处长许培新:现在春节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含量越来越少。我觉得春节不应该只停留在吃吃喝喝上,春节的民俗活动应该保留喝腊八粥、迎接“灶王爷”、写春联、放鞭炮、孩子守岁、赏花灯等民间文化形式。现在的申遗比较注重旅游、开发,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传统的保留。
春节是大家的
南京市人大代表茨仁措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节日,像我们藏族都是过藏历的新年,我在南京工作多年,藏历新年和汉族的新年我都过,我觉得只要是节日,我都喜欢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文化上就应该有更多的包容性和更多的内涵。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新年应该更具有世界性,可能我就会倾向于过元旦的新年。所以,我认为春节,不一定是对春节进行申遗,才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即使不申遗,也同样可以保护中国的文化。
应该重视春节
本报热心读者、苏州沧浪区市民黄祖耀:春节是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关于春节申遗,我谈两个意思,一个是春节是我们的传统,春节申遗很正常。第二个意思,现在申遗现象有些泛滥,五花八门的,比如连美食都在申遗,这种现象不好,我建议应该加以适当限制。
今年,我尤其看重春节
江南时报关注对象、寒门学子董艳明:我觉得南大陈教授提出的为春节申遗很有必要,我本人不太喜欢过洋节,对春节这样举家团聚的节日非常看重。所以,我觉得春节申遗很有必要。从去年弟弟得了肾衰竭之后,我们一家人对春节、对生活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觉得我们一家人真是太幸运了,南京不愧是博爱之都,南京有这么多的媒体和市民的关注,弟弟的生命才得以延续。所以,我们一家人终于心想事成了,我就借《江南时报》祝陈教授的申遗活动也能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