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2月22日电(记者侯大伟)“这真是一个奇迹,没想到距现代都市这么近的一个交通便捷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保存完好的客家方言岛。”来自江西的游客江先生走在四川省洛带镇古色古香的小街上不停地感叹。
成都市洛带镇是一个客家古镇,西距成都市区17公里,南距龙泉驿区府所在地龙泉镇11公里。
洛带镇始建于三国时期,传说是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小镇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带”之名,后演变为“洛带”。四百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从沿海地区迁居到此。目前镇内90%以上居民为客家人,至今仍讲客家话,沿袭客家习俗,被称为“西部客家第一镇”。
据镇上林宗祥老人介绍,客家人有一条祖训,叫“宁卖祖宗田,不丢祖宗言”,能否说客家话是客家人彼此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客家民系能被外界承认的最终因素。“为了保留客家话,我们对外交流用普通话或四川话,但对内交流都用客家话。”
洛带镇客家人至今称“太阳”为“热头”,称“月亮”为“月光”,称“昨天”为“秋哺日”,称“公公婆婆”为“家官家娘”,称“睡觉”为“睡目”、“洗脸”为“洗面”,称“一日三餐”为“食朝、食昼、食夜”,称“穿件外衣”为“著件面衫”,称“用菜下饭”为“拿菜绑饭”……
客家话,这么一种古老的汉语,就像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一样,流淌在洛带镇的田野乡村、集市茶馆,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据学术界的“客家南迁说”的解释,客家人的先民原居中原一带,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曾有五次大规模的南迁,在中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
四川是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省之一,客家人的数量在200万以上,其中多数是清初广东、福建、江西一带老移民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川西的成都东山区域,学术界统称“东山客家”。至今仍有150余万人能讲客家语言,并保持客家的风俗习惯。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