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韩洁)2007年是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随着2006年年报的披露和2007年第一季度季报的到来,投资者会发现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会计数据有较大的影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姜国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些会计数据的变动是新、旧准则规定变化所致,而不是企业经营状况变化造成的。
根据新准则实施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对2006年末相关数据按新准则进行调整,以调整后的年末数作为2007年执行新准则的年初数,同时提供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姜国华说,从调节表中可以看到,一部分企业的股东权益在新旧会计准则下有较大的差异,平均来讲,新准则下的股东权益高于旧准则下的股东权益。据统计,截至1月底已经披露2006年年报的36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共增加了34.30亿元。但是,其中22.02亿元是属于少数股东权益在财务报表中列示方法的调整而导致的增加额,而不是真正的股东权益的增加。
姜国华说,新准则规定,少数股东权益从原来的单独列示调整到股东权益当中综合汇报。剔除这一因素后,36家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净增股东权益总额为12.28亿元。因此,从少数股东权益方面的变动来讲,新准则的实施并没有向投资者增加新的价值相关信息,不应该引起股票价值的变动。
此外,他指出,在36家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真正净增加的12.28亿元当中,10.66亿元是由于上市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而引起的。原来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用于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记账。而新准则规定,对于这类以交易为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要求将原来的按成本计量转为按公允价值计量。随着这些上市公司持有的金融资产的升值,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相应增加。
因此,姜国华提醒说,投资者在解读上市公司由于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盈利和股东权益的变化时要特别谨慎。
他同时指出,从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中,还可以看到一项减少股东权益的项目:“转销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对上述36家公司来说,该项目引起股东权益净减少1.51亿元。
长期股权投资差额是指企业对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投资成本,高于在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享有份额的差额。这一差额按原制度应在一定年限内进行摊销,减少该期间收益。
姜国华说,新准则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和这些被投资公司属于同一控制人控制,长期股权投资不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原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余额,在2007年1月1日全额转销,从而相应减少了股东权益。例如,光华控股按原准则汇报的股东权益为2.27亿元,按新准则汇报则为1.20亿元,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全额冲销了1.10亿元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姜国华表示,新会计准则的目的是为了和国际上的财务报告体系接轨,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市场化的要求。新会计准则可以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地提供和上市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同时,它还能够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汇报行为。
他强调,在新旧准则转换过程中,投资者要对新旧信息进行深度对比分析,避免错判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投资分析马上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2007年会计数据和以前年度的可比性。因为盈利确认、费用确认、股东权益确认上的变化,上市公司盈利水平,回报率、市盈率、市净率等重要的会计和市场指标的前后可比性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进一步注意。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