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正月初八),高陵县文化馆将面花、扎花等上百件民俗物品在馆内展出,举办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吸引了县城上千人前去参观,看着这些民俗物品,很多人感到喜庆的年又“回来了”。
民俗展引来七旬老人一试身手
25日晚7时,在西安市高陵县文化馆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正式开始,各种展品将小小的文化馆打扮得“别具风情”。一进馆门口,长长的展桌上摆放着诱人的面花,俗称花馍的面花原本是用于过年敬神的贡品,经过高陵艺人的“把玩”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另外,展出的剪纸中除了剪法细腻的高难度剪纸外,还有为数不多的民国时期的“熏花剪纸”,堪称接近失传的剪纸手艺;此外,扎花(俗称刺绣)、根雕和民俗用品展出也有不少精品。
除了这些民俗工艺,整个展览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在展室最中心位置摆放的织布机、纺线车、风箱等关中特色的民间生活用品。70多岁的冯老太看着织布机情不自禁地上去试了一把,“多少年没摸过织布机了,以前住在农村哪家没有这个,如今越来越少见了。”老人织布的同时,旁边的纺线车也成了抢手货,很多老人都抢着上前尝试。而来看展览的小朋友们对一旁的风箱最感兴趣,当从大人口中得知,以前人们生火做饭靠的就是这个“家伙”帮忙,孩子们竟然排队挨个拉起了风箱。
近200件展品细说“年文化”
文化馆的一些特殊展品引起了过年回家的大学生的关注:石磨、石碾、古井、农用工具。拿出相机,学生们和这些关中特色的“稀有物品”一一合影。
除了静态的展览,一些互动的展演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34岁的程琅开有一个面花店,虽说是个大老爷们,但捏起面花来细腻的手法让围观者啧啧赞叹,展会上他现场制作面花,不到几分钟,小鱼、小龙等便从他的手中“活”了过来。另一边,走马、旱船等民间舞蹈表演也让人们过足了瘾,走马表演也是展演中的一个亮点,主要是小孩子骑在“马”上表演,表现形式多为两国交战场面。“这样的表演才年味十足。”人们对展演给予了高度认可。
高陵县文化馆是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举办单位,文化馆非物质文化保护部主任吴瑛介绍,展品都是文化馆从2005年起在全县范围内陆续征集来的,而面花、剪纸都是联系手艺高超的艺人连日赶做的,此次展出的民俗物品近200件,堪称同类作品中的精品,而这只是馆内收藏的一部分,从农历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高陵县文化馆将不间断展出馆藏民俗物品。
办这样的展览在西安市周边郊县算是第一次,“针对年味、民间文化淡化的趋势,我们举办这样的展览,让人们回忆以前热闹的新年。”吴瑛表示,他们会坚持这样的展出,让年越过越有味。
记者 李杰 摄 (责任编辑:张静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