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用国家善意消弭社会“心理震荡”

  今日视点

  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在适应性较弱者身上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震荡”现象。精神疾病发生的数量已跃居疾病发生率的首位,每年有25万人自杀,成为青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2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对于终日奔波劳苦、一刻不得闲,为了房子、车子和孩子上学、看病等世俗问题焦头烂额的凡夫俗子们来说,虽然还不承认自己有了“精神疾病”,虽然还没有达到自杀的地步,但身处社会转轨的特殊时代,那种由于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割据差距加深而带给我们的强烈“相对剥夺感”,却是感同身受的。因此,这种“心理震荡”,其实并不仅仅是针对那些“适应性较弱者”,而是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切身感受。

  所谓“相对剥夺感”,其实并不深奥。农民工兄弟遭遇社会排斥,不能享受城市市民待遇,垄断企业员工享受高薪,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房价不断飞涨让百姓望而却步,人们不能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国民待遇,以及各种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等等,其实都在不断地冲击着那些“适应性较弱者”的眼球,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步步紧逼,考验着他们心理底线的承受力。于是,如报道所说,随着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利益格局差距加深,急剧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心理震荡”,自然是在所难免。不管你是超脱的“圣人”,还是落入红尘的饮食男女,面对这种“相对剥夺感”,能够做到气定神闲的,毕竟是少数人。

  要想有效预防和消除“心理震荡”现象,尚须从制度改进入手,以社会公平这一核心价值作为根本,来为社会转轨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心理震荡”来烹饪一碗“心灵鸡汤”。因为如果没有制度兜底,可能人人都是弱者;如果没有社会公平作为根本,可能人人都会受到“心理震荡”的冲击。这就需要我们的治道变革要从多方面着手,比如,增加公共投入,让更多的困难群体享受社会发展成果,比如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比如下大力气改善民众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民生难题,比如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等等。

  社会公平的最高境界,是所谓“国家的善意”,即国家以公共福利最大化为其目的。如果能有足够的“国家善意”,将社会“心理震荡”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并不是一种奢望。

  (石子砚 山东 职员)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