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税收入与“合法”权力寻租
2000亿新流向 江苏非税收入改革试验
2000亿,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只是江苏一个省2005年的非税收入。数字不在多寡。问题是:这些非税收入究竟应该怎样利用?怎样防止非税收入成为政府部门权力寻租的“租金”?
财政学的教科书上,将税收与非税收入一起列为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我们从文章中吃惊地了解到,江苏省的大部分非税收入竟然游离于财政预算之外。
非税收入脱离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其恶果之一就是很有可能方便了某些政府部门进行权力寻租。通常来说,权力寻租是见不得光的。但一旦某些政府部门能够自己支配非税收入的使用,并且能够以奖金或津贴等形式对非税收入进行瓜分,这样就给权力寻租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土地出让金的问题在“权力寻租”方面表现得比较明显。现在很多地方在土地有偿使用上采取土地拍卖的形式。而某些房地产投资商就投政府之所好,不自量力地“疯狂”地炒高地价。而政府因为乐见收入的增加,并不加以理智地制止。最终当房地产商资金出现问题时,政府出于大局考虑不得不出手相帮。土地出让金,就成为了紧密联系政府与不良房地产商之间的“焊锡”。
一旦政府部门将非税收入的征收视为获取利益的途径,有时“规费”的收取就成了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管理职能本身反而被淡忘了。比如,通过食品卫生检查的餐馆仍然令顾客食物中毒,通过消防安检的工厂仍然火险频生,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将非税收入并入财政统一预算,将有效地去除政府部门“合法”权力寻租的可能性。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如果政府管理部门将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之后,造成经费紧张,从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展开,那又如何是好?这样又带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如何令财政预算与财政支出更加透明?财政能否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正常行政支出? (晨钟/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