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国家自然科学奖
3.国家技术发明奖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南大这个一等奖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哪儿不舒服 它能帮你找病灶
1986年,南京大学闵乃本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在著名科学家冯端院士的研究基础上,开始从事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理论研究,过去冷门的课题经过实验室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门领域。
经过了近20年的艰苦探索,科研人员完成了从理论验证到材料制备的一系列突破,取得了这一世界领先的重大原创成果。
在昨天揭晓的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中,南京大学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了空缺两年的一等奖。来自南京大学的中科院院士闵乃本先生以及朱永元教授、祝世宁教授、陆亚林教授、陆延青教授的课题组捧回了中国自然科学界科研成果的这一最高奖项。
能让电脑变成“光脑”
在南京大学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使用介电体超晶格新材料的激光器。透过这个激光器,一束白色的激光射出,光线打在实验室的墙上转换成了红绿蓝三种颜色。祝世宁教授的博士生徐平向记者展示了介电体超晶格,这是一片厚度只有0.5毫米,大小与指甲相仿,材质类似于塑料的东西。徐平笑着说,可别小看了它,在市场上,每一块的价钱都在2000~3000美金之间呢。
徐平告诉记者,介电体超晶格实现了一种新的激光光源,一种颜色激光同时转换成三四种激光颜色,这意味着将彻底改变目前技术条件下一台激光器只能发出一种颜色、就是一种波长激光的现状,也就是说,可以用一台激光器代替现在的三台以及三台以上的激光器,这将为激光装置的小型化、集成化提供可能。
据介绍,介电体是特殊的绝缘材料、可透光。超晶格则是通过改变原子的晶格即排列方式来获得新型材料。介电体超晶格新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脑、电视等显示设备必须用电子元件、通过电子信号的磁场传输来控制图像信号,如果使用了介电体超晶格材料后,就可以直接用光信号来控制图像,也就是说,这个指甲大的小片片,通过控制光的行为,就能显示图像,也就是未来的“光脑”“光视”。显然,这些都将在光电子领域产生革命性影响。
可以用激光找病灶
对介电体超晶格的应用前景,闵乃本院士有着更多的憧憬:“我们知道,一般的固体激光器只能出一种颜色的激光,但是用了我们的介电体超晶格以后,可同时出红绿蓝三种颜色的激光,或更多颜色的激光,这就为当代激光技术开拓了新应用,也开拓了光学和非线性光学的新领域。”除了三基色激光器可以用于彩色显示外,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如多波长激光器有可能去发展一种激光医疗仪器。它的好处在于:例如有些病症的病灶对某一个波长的激光比较敏感,就可以用它来检测和定位,然后再用另一波长的激光对它进行手术治疗。当然,目前这只是可能的设想。如果有医疗界、企业界愿意做,将来可以和他们共同讨论研究。
做科学
就是自讨苦吃
“做科学工作,我的体会是自讨苦吃,没有钟点,没有假期,必须耐得住寂寞,一有时间想到的就是科研,尤其在没有突破的时候非常痛苦。”闵乃本院士笑着说。在他的团队里,没有人规定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下班,但每一位成员吃完晚饭都会自觉地赶到实验室,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离开,大家已习以为常,19年来如一日。
朱永元当年进入南大闵先生课题组后,不得不和在苏州工作的爱人分居两地,一分就是8年。这8年间,他多半时间泡在实验室里,甚至常常睡在实验室里。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科研,对于生活没有什么要求了。”
祝世宁的学生徐宁告诉记者,早年科研条件简陋,由于需要的高压电源非常特殊,国内很难买到,祝老师就自己从电视机里拆下高压包自己搭制电源。有的仪器需要向别的单位借,为了不耽误别人使用,保证不出问题,仪器工作时自己就在旁边守着,生怕漏掉一个结果,有些实验一做就是几天,他们就在旁边守几天。
通讯员 罗静 秦刚
快报记者 谢静娴 安莹
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27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获悉,“歼十飞机工程”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0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也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目前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奖金为100万元。
歼十飞机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学生眼中的李振声
“对待科研工作,李先生一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他十分关心学生的研究进展,总是主动与学生交谈,交换研究思路。”
据新华社电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李振声27日在此间说,计划将这次获得的50万元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作为学生的“助学基金”,为学生成才助一臂之力。
“基金的具体资助办法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副所长张爱民说。
根据有关规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数额为500万元,450万元由获奖人自主选题,用作科学研究经费,50万元属获奖人个人所得。
李振声计划捐出50万奖金助学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31年2月生,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麦八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易位系和小偃4、5、6号等系列小麦良种。近十年开展了小麦高效利用土壤氮、磷营养元素研究,完成了种质资源筛选、生理机制、遗传规律和育种研究,开辟了作物营养遗传育种研究的新途径。
小麦专家李振声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南京大学闵乃本、朱永元、祝世宁、陆亚林、陆延青负责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南京农业大学曹卫星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完成的“小麦籽粒品质形成机理及调优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南京农业大学陈佩度教授为课题组负责人完成的“小麦抗病生物技术育种研究及其应用”
江苏英才
金榜题名
2006年度国家科技奖各奖项27日在北京揭晓,国家最高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四个最重要的奖项皆“名花有主”。
李振声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南大闵乃本院士带领的课题组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获此奖的还有“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1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歼十飞机工程”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而在此前的历年奖项名单上,四大奖项都曾出现过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甚至在2004年度之前连续空缺6年之久。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本次是自1999年设立国家最高科技奖以来,首次出现四大奖项无一“空缺”的局面。
据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介绍,“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这一成果体现了近20年的科研积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科研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本年度还有“10兆瓦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等20项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