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厦大一教授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厦再获国家科技奖
早报讯(记者林泽贵通讯员姜艳红)厦门大学两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记者昨日从厦门市科技局获悉,这是厦门市首次获得此奖。
这两项研究成果分别是由厦门市科技局推荐申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郑兰荪院士带领课题组完成的“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由教育部推荐、厦门大学海洋环境学院焦念志教授带领课题组完成的“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及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
据悉,党中央、国务院将于2007年2月底在北京召开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国家领导人将亲自为2006年获奖项目代表颁发证书及奖金。据悉,这也是自2002年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厦门市科技人员又一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碳原子团簇的形成研究”项目:主要围绕碳簇的形成这一基本的科学问题,自行研制了激光射团簇离子源与丰应的交叉离子———分子束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射频离子阱质谱仪等原位研究原子团簇的大型仪器,创建和发展了液相电弧、辉光放电、微波等离子体符合团簇形成规律的宏观量合成方法,将微观与宏观体系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该项目为急遽降温后的富勒烯碳簇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海洋初级生产力结构及微型生物生态学研究”项目:以针对初级生产力这个核心问题,瞄准“海洋微型生物”这一新近崛起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获取了我国东海、南海等代表性海区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关于海洋初级生产力形成机制、微型生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地位和作用的系统成果。
|